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6篇
自动化技术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模块教学概念、发展现状和基本特性的分析,阐述在景观设计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及现实意义,并以大连理工大学环境设计专业的景观设计课程为例,详细论述根据教学内容开创的"1+2+3+N"的模块递阶式教学模块,旨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力及培养进行景观设计的基本技能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
景观设计核心基础课《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教学日趋受到关注,适合环境设计专业特点的具体教学模式尚未成熟。文章在分析了环境设计专业该课程的问题与特点后。引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情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知识的主动探索和发现。从而达到高效组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林墨飞  唐建 《城市规划》2012,36(10):86-92
"城市美化运动"贯穿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中国城市景观发展历程,在经历过从高潮走向衰落后,近年来又出现抬头之势。重新梳理中国"城市美化运动"产生的背景及突出表现,并从本体及外因两个方面进行原因剖析,进而对其给城市发展和景观建设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批判的反思,为中国城市景观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最后针对在一些重大事件推动下出现的新一轮"美化"热潮提出警告,以唤起后来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梳理大连市獐子岛自然、人文、旅游等基本情况及现存问题,从生态旅游绿道网的组织架构入手,从道路设置、种植设计、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与景观融合等四个层面提出景观设计策略,为我国在生态旅游绿道网方面的理论研究及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继承思想影响下的中国传统园林转型形成过程,同时比较分析了两次大规模继承式转型实践,进而回顾转型过程中3种专注于形式层面的僵化继承表现,并从主观和客观方面剖析原因,对其给转型实践带来的消极影响进行了反思。  相似文献   
6.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要求,首先,文章对"模数化"概念进行了解析,回顾了模数化设计思想的发展历程;继而,阐述了将"模数化"设计方法引入景观设计领域的应用优势;最后,提出模数化景观设计构建的原则及策略,并对其实践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广大人民群众的健身需求日益增长,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全民健身风潮。在此背景下,文章分析了建设和发展城市健康绿道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我国健康绿道发展现状及问题;继而通过阐述健康绿道的特征与功能,提出"以人为本""生态修复""活化城市空间样态""融合地域文化""空间连续性"五方面的健康绿道建构原则,并从交通配套、功能形式等方面总结了建构策略,以期对我国健康绿道的建设与发展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休闲度假产业的发展,海岛旅游逐渐取代传统旅游活动而成为主流,但同时也对海岛生态系统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因此,围绕生态保护的基本目标,积极探索海岛旅游环境塑造和文化开发的新途径,对实现海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述相关概念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旅游型海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总结绿道网络的功能及特征,指出构建意义;最后提出旅游型海岛绿道网络构建的原则及策略,并对绿道网络理论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系统梳理当前建筑与景观形态整合中的三种方法:意境同构、原型同构、场域同构,并进一步剖析其语汇特征加以例证。意境同构传达了当代建筑形态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与发扬。原型同构则以对立统一为原型达成纪念性、象征性和神圣性,以极端差异化的形态对比获得富有张力的平衡。场域同构以地形学概念为前提将景观与建筑的形态进行一体化操作,从而实现对城市环境中物质性与非物质性要素设计的双重突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