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机械仪表   2篇
建筑科学   3篇
轻工业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犊牛病毒性腹泻又称黏膜病,该病毒是瘟病毒属成员。本病呈地方性分布,尤其是养牛较集中发达的地区易发病。  相似文献   
2.
朱爽  韩万玉  毛加  余浩 《中国给水排水》2012,28(23):111-113
海宁市某污水处理厂进水中的印染和制革废水比例超过80%,其生化处理出水不能达到GB 18918—2002的一级B标准。鉴于此,分别采用Fenton试剂氧化法、Fenton试剂氧化+生化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氧化+生化法对其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Fenton试剂氧化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氧化+生化法这3种工艺的出水水质均不能达到一级B标准。而对于Fenton试剂氧化+生化法,在进水pH值为3、Fenton反应时间为1 h、COD∶Fe2+∶H2O2=8∶1∶2、生化池的HRT为6 h的最优条件下,出水COD、BOD5、SS、NH3-N和TP的浓度分别为57.32、9.85、8.17、0.87和0.36 mg/L,pH值为7.12,可以达到一级B标准;另外,采用氢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调节pH值,可使处理成本由0.627元/m3降至0.481元/m3。  相似文献   
3.
针对工业区难降解制药废水的水质特点,通过臭氧/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进行一期工程生化池出水的深度处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先通过臭氧预处理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然后再采用曝气生物滤池进行生化处理,可取得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臭氧投加量为24 mg/L、臭氧接触时间为1 h时,BOD5/COD的平均值由0.180提高到0.436。后续采用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当水力表面负荷为4.25 m3/(m2.h)、HRT为0.85 h时,出水COD<90 mg/L,稳定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4.
禽巴氏杆菌病又名禽霍乱或禽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鸡、鸭、鹅和火鸡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文章就禽霍乱的相关知识做一一叙述,并在此基础上,就防控措施进行罗列,为科学养殖,提升疾病防控意识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锂离子电池的不断推广与应用,对电池隔膜提出了更薄、更密的要求,对其制备原料的纤维直径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然而,目前中国产的超细纤维难以满足单丝线密度≤0.5 dtex的要求。本文将聚丙烯(PP)和聚酰胺(PA6)进行双组分复合纺丝,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纺流丝的横截面形态,确定纺丝组件及原料组分比例;在此基础上,通过优选工艺条件,确定纺丝温度、牵伸倍数、纺丝速度;同时对纤维的线密度、拉伸性能和取向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PP与PA6进行中空橘瓣型复合纺丝时,PP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25℃/225℃/230℃/230℃、PA6螺杆挤出机各区温度为270℃/270℃/275℃/275℃、PP纺丝副箱体温度为230℃、PA6纺丝副箱体为275℃、纺丝主箱体温度为270℃、PA6与PP的质量比为40︰60、纺丝速度为2 800 m/min、牵伸倍数为3.0时,纤维的可纺性、拉伸性能及取向良好。制备的中空橘瓣型复合超细纤维满足了锂离子电池隔膜用超细纤维直径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电池隔膜作为动力电池关键的内层组件之一,是具有一定技术壁垒的高附加值材料.然而,目前国产的锂离子电池隔膜质量不稳定,很难满足在孔隙率、孔径分布、厚度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研究采用不同分散剂对聚丙烯(PP)超细短纤维处理,改善其在浆料中的分散性能,解决了PP超细短纤维分散性差的难题,并采用湿法抄造工艺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结...  相似文献   
7.
将臭氧/曝气生物滤池(O3/BAF)组合工艺用于工业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利用臭氧将难生物降解有机物转化成易于生化降解的物质,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利用曝气生物滤池去除残留有机物和截留悬浮固体。O3/BAF组合工艺能够很好地发挥化学氧化和生物降解两种技术各自的优势,可在保障出水水质达标的条件下降低工程投资和运行费用。组合工艺对难降解、可生化性差的溶解性COD去除效果明显,臭氧后出水B/C的平均值提高了1.54倍,O3/BAF组合单元COD平均去除率达到了34.2%。连续12个月的运行数据表明,处理出水水质稳定达到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的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8.
海水淡化膜分离技术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已成为新世纪解决水资源、能源和环境等领域重大问题的共性技术之一。本文通过对海水淡化膜分离技术发展与现状进行研究,找准技术核心,为我国未来反渗透膜的技术研究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