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采用电解工艺预处理钴酞菁染料生产废水,可降低废水的CODCr浓度,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当进水pH为11、CODCr为7000~12000mg/L时,经电解、接触氧化、气浮处理,出水CODCr<200mg/L、BOD5<60mg/L、色度<80倍。处理费用为3.8元/m3,适合中、小型染料生产厂的综合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某4层砖房顶升纠偏过程中结构的纠倾几何关系以及所采用的钢结构托换体系的设计要点,并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 ADINA 对托换结构在工作状况下的应力应变进行了模拟,分析了托换体系与墙体的协同工作状态。实践表明,该方法有效可靠,工程取得的经验可以为其他类似的顶升纠偏工程所借鉴。  相似文献   
3.
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蓝藻爆发,而溶藻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蓝藻污染。从蓝藻污染严重的太湖百渎港岸边芦苇根系中筛选出1株溶藻菌(Bacillus sp),命名为G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6菌株与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将培养至对数期的G6菌液以菌藻比1:10的比例,在温度28℃、光强2500 lx、光暗比12 h:12 h的条件下经光照培养箱培养7 d,对铜绿囊藻液Chla去除率可达82%。此外,G6菌株在无光照条件下也具有溶藻特性,这有利于其在缺少光照的深水域中增殖并发挥溶藻作用。G6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杀灭铜绿囊藻,属于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发挥溶藻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检测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溶藻产物的生物毒性,采用发光细菌测定急性毒性,利用USEPA推荐模型对水源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Y1溶藻菌液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对发光细菌具有轻微的毒性。当叶绿素a浓度为34.92 mg/m3时,增加投加量会使藻液毒性加强;当叶绿素a浓度大于46.56 mg/m3时,加菌后藻液毒性明显降低。水源水中MC-LR的非致癌风险值为2.89~4.87,通过BAF处理后能减少到1.3,而加Y1菌强化后得到的0.6达到了健康风险评估安全标准。UV254与致突变强度的预测模型表明经过处理的水中有机物无致突变性,说明Y1应用于水源水无生物毒性和致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5.
富含氮、磷、钾等营养物质的污水排入河流、湖泊,造成蓝藻爆发,而溶藻菌可以有效降解水体中的蓝藻污染。从蓝藻污染严重的太湖百渎港岸边芦苇根系中筛选出1株溶藻菌(Bacillus sp),命名为G6,系统发育分析表明,G6菌株与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将培养至对数期的G6菌液以菌藻比1∶10的比例,在温度28℃、光强2 500lx、光暗比12h∶12h的条件下经光照培养箱培养7d,对铜绿囊藻液Chla去除率可达82%。此外,G6菌株在无光照条件下也具有溶藻特性,这有利于其在缺少光照的深水域中增殖并发挥溶藻作用。G6通过分泌溶藻物质杀灭铜绿囊藻,属于间接溶藻,且溶藻物质具有热稳定性,能够在较高温度下发挥溶藻特性。  相似文献   
6.
聚酯生产废水的处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聚酯生产废水CODcr,高达18500mg/L、水温高达45℃、pH值5-6,且排放无规律。采用先对酯化废水进行厌氧水解处理后,再与喷射泵废水、生活废水混合调整水质,然后经高负荷高效好氧生物处理工艺(HCR)处理和低负荷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出水CODcr为120mg/L左右。  相似文献   
7.
为检测溶藻、藻毒素降解双效工程菌Y1溶藻产物的生物毒性,采用发光细菌测定急性毒性,利用USEPA推荐模型对水源水进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Y1溶藻菌液能有效地抑制铜绿微囊藻的生长,并对发光细菌具有轻微的毒性。当叶绿素a浓度为34.92mg/m~3时,增加投加量会使藻液毒性加强;当叶绿素a浓度大于46.56mg/m~3时,加菌后藻液毒性明显降低。水源水中MC-LR的非致癌风险值为2.89~4.87,通过BAF处理后能减少到1.3,而加Y1菌强化后得到的0.6达到了健康风险评估安全标准。UV254与致突变强度的预测模型表明经过处理的水中有机物无致突变性,说明Y1应用于水源水无生物毒性和致突变风险。  相似文献   
8.
鸟嘌呤废水具有CODcr高达40000mg/L、氨氮含量达2400mg/L,呈强酸性。采用先对工艺废水进行预处理,再用低浓度废水调整水质,然后经水解、接触氧化最终出水的CODcr为130~150mg/L,NH3-N≤25mg/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