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5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09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业务过程管理中基于组织和角色语义的访问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业务过程访问控制方法不能充分满足业务过程管理(BPM)实际需求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TBAC)等方法的不足;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组织结构和角色语义的访问控制(OR-SBAC)模型和方法,并采用形式化方法描述了OR-SBAC模型及其部件;最后给出了OR-SBAC的应用案例.OR-SBAC进一步划分了角色和受控主体,使用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用户与角色间的关联,在角色授权过程中通过角色适配器,基于一阶谓词逻辑进行角色语义推理,并考虑了时间和空间上下文等问题.OR-SBAC方法的描述能力强,权限分配效率高,能够满足业务过程管理中访问控制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灵活性等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笔者介绍东莞供电局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成果,对安装并联间隙后线路雷电性能进行计算,对其引导雷电放电、转移疏导工频电弧、均匀工频电场3种功能加以试验验证,并介绍所研制的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现场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设计的110 kV输电线路复合绝缘子用并联间隙满足要求,现场运行情况良好,能够作为现有防雷措施的有利补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东莞地区110 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装置的电气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试验内容包括复合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后的电晕特性和无线电干扰特性,绝缘子串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的对比试验,不同长度复合绝缘子安装并联间隙后雷电冲击50%放电电压和雷电冲击伏秒特性试验,工频大电流燃弧特性试验,大电流通流能力试验。通过这些电气性能试验,验证了该110 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满足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电晕对复合绝缘子老化性能影响,采用针-板电极模拟不均匀电场环境,以硅橡胶片材作为高温硫化硅橡胶展开试验.结果表明,电晕老化对材料表面具有一定的破坏,是造成材料憎水性下降及暂时性丧失的主要原因,温度越高,硅橡胶憎水恢复越快,恢复后憎水角越大;电晕造成材料拉伸强度和硬度有所下降,体积电阻率减小,介质损耗角增大、介电强度减小,电晕放电对电气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5.
110 kV输电线路并联间隙防雷装置的设计与运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并联间隙作为架空输电线路的防雷保护措施是对现有防雷措施的有效补充,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东莞供电局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应用研究成果。设计了多种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通过试验研究,验证其接闪雷电、疏导工频续流、均匀工频电场、保护绝缘子及金具的效果。经过逐步优化设计,确定并联间隙的电气参数和外形尺寸,研制出样品,并分别应用于5条110 kV线路上。介绍了所研制的110 kV线路复合绝缘子防雷保护并联间隙的现场运行情况。  相似文献   
6.
针对复杂水文环境下无人自治水下机器人(AUV)轨迹跟踪实时性较慢、精度较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拉盖尔函数的自适应预测轨迹跟踪控制方法。首先,基于预测控制将轨迹跟踪问题转化为二次规划设计;其次,为解决AUV轨迹变化以及外部干扰所造成的控制量突变,融合递推最小二乘法设计了自适应预测控制器;接着,采用拉盖尔函数重构控制器,以解决运算量过大导致的系统响应速度变慢的问题;最后,仿真证明了该方法能够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抗干扰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针对中国110 kV输电线路遭雷击闪络后工频续流损坏绝缘子及其金具,导致线路事故的实际情况,开展了110kV架空线路并联间隙防雷保护装置的研究.应用三维有限元法分别对110kV交流单联悬垂串和双联悬垂串复合绝缘子在均压环、均压引孤环和角形电极下的工频电压和电场分布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设计的并联间隙使复合绝缘子串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添加剂反应器改造前后的对比,阐明了改进后的反应器具有显著的经济效果,它使添加剂的合格率从85%提高到99.84%。  相似文献   
9.
戴沅  聂耸  程养春  王伟然 《广东电力》2012,25(11):51-56
动态增容技术可提高输电线路输送能力,而导线载流量计算的准确度影响了动态增容的效果,载流量计算模型的优化是关键。根据架空导线的边界条件和气象条件,计算增容线路载流量常用的模型有:气候模型、导线温度模型及张力模型,对各模型的优缺点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一种改进的导线温度模型,对其计算原理、温度传感器特性进行了分析。对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选择准确的计算模型可提高计算导线输送容量的精确度,有效提高输电线路传输容量。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带动人类社会发生重大变革.人们在享受大数据带来的各种便利的同时,个人信息安全问题日益凸显,个人信息被强制收集、非法利用、保护不当等频频发生,严重损害了人们的合法权益.如何在大数据背景下保证个人信息安全,实现大数据健康发展成为当前所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因此,本文将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技术层面以及公民层面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