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39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打造现代建筑企业供应链 强化资源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文雷  刘涛  肖绪文 《施工技术》2002,31(12):17-18
根据建筑业产品的特性 ,指出建立供应链的意义及其建立的步骤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如今装配式剪力墙安装过程中竖向钢筋接头数量多导致的安装难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竖向分布筋不连接装配式剪力墙(简称SGBL装配式剪力墙),其主要特点为墙体竖向分布钢筋断开连接,边缘构件主筋根据本文提出的等承载力设计方法进行加大以弥补抗弯承载力的损失.为研究SGBL装配式剪力墙墙体抗震性能,开展了4片足尺剪力墙试件的低周往复试验,包括两片现浇对比剪力墙试件以及两片SGBL装配式剪力墙试件.试验结果表明:SGBL装配式剪力墙试件破坏形态与现浇对比剪力墙试件基本相同,采用本文提出的等承载力设计方法后,SGBL装配式剪力墙承载力与现浇剪力墙基本一致.同时SGBL装配式剪力墙耗能能力好于现浇剪力墙,表明这种SGBL装配式剪力墙不仅可以解决连接接头数量过多所导致的安装难问题,且在不削弱抗震性能的同时具备较高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装配式剪力墙灌浆套筒构造施工难、存在安全风险的问题,提出一种竖向分布钢筋不连续并加粗两侧现浇区纵筋直径的装配式剪力墙体系。提出了该剪力墙的承载力计算式,并建立了30个有限元分析模型对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采用正截面承载力设计值对承载力的估计较为准确,且初始刚度与现浇剪力墙一致。为便于实际工程设计,提出了间接设计方法,即将现浇剪力墙按压弯等强和抗剪等强的配筋原则等效为装配式剪力墙,设计过程中,所有标准层剪力均按底层标准层进行等效配筋。通过对间接设计方法合理性分析,发现虽然按照“偏心受压等强替换”原则配筋的装配式剪力墙在低轴压比条件下承载力低于现浇剪力墙,但由于层间剪力较低,结构仍满足安全性要求。  相似文献   
4.
在"建设美丽中国"的背景下,推进绿色建造,建设宜居家园已成为大势所趋。本文首先介绍了绿色建造和宜居家园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而后结合北欧考察见闻,阐述了对北欧绿色建造推进和宜居家园建设的解读和思考。最后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对我国绿色建造推进和宜居家园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2007年,建设部发布的<绿色施工导则>中提出的绿色施工框架,从施工管理、环境保护、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保护等方面,详细地描述了绿色施工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中国绿色建造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方向要素、动力要素、基础要素、支撑要素、标杆要素等角度研究绿色建造的发展路径构造,揭示绿色建造发展路径在政策引领、制度创新、标准规范、技术突破、典型示范方面呈现的路径特征,并探讨绿色建造发展路径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7.
肖绪文 《建筑》2021,(4):22-23
绿色建造是在全社会倡导“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等大背景下提出的一种新型建造概念。绿色建造要求所有建造参与者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在建筑工程立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着眼于工程的全生命期,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各项活动的资源投入减量化、资源利用高效化、废弃物排放最小化,最终达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过程安全、品质保证”的建造目标。  相似文献   
8.
建筑装配化是通过工业化方法将工厂制造的工业产品,采用机械化、信息化等工程技术手段,按不同要求进行组合和安装,建成特定建筑产品的一种建造方式,符合建筑业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详细阐述了国内外建筑装配化发展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建筑装配化发展存在的装配化技术研究不成熟、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最后给出建筑装配化推进与实施几点建议,可为我国建筑装配化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隐含碳排放限值是建筑结构碳排放量化调控与减碳目标保障的关键指标。本文从社会“碳中和”所需减碳路径出发,依据建筑结构保有与需求量中的新建与既有结构构成比例,提出减碳目标分解方法,为既有结构低碳维护与新建结构低碳设计提供与宏观年度减碳需求相匹配的限值预设依据。依托“双碳”目标的减碳需求构建行业预期发展情景,得出在维持现状、常规预估、拆除限制、减量预估四类典型情景下,2022年我国新建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分别为442.6 kg CO2e·m-2、456.2 kg CO2e·m-2、485.9 kg CO2e·m-2、616.0 kg CO2e·m-2(对应结构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给出2022—2060年建筑结构建造与维护碳排放限值的变化趋势,厘清了新建结构总量控制、既有结构延寿等减碳措施促使结构单体隐含碳排放限值宽松的成效。进一步从概率化调控、区域特征量化、可操作性、数据驱动优化等方面,提出了建筑结构隐含碳排放限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工程实例 ,介绍环向超长钢筋混凝土微膨胀剂、钢纤维、后张拉无粘结预应力无缝施工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