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5篇
建筑科学   9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褚冬竹 《新建筑》2013,(5):16-22
建筑学的基本问题可通过一个坐标系作为起点来解读,即由"需求一条件"和"技术一文化"两条轴线构成的坐标系这四个要素从基础层面界定了建筑与建筑学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其中,"从技术到文化"作为建筑学发展的必由路径须得到更深入的剖析。技术并非独立存在.而是有其明确的功能指向,即提升建筑满足需求的能力..建筑并不因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而实现绝对的自由,可持续发展观念便是对建筑的合理限制:面对不同的背景条件,必须从基础实情出发,切实运用恰当的技术.解决符合建筑时空坐标的诸多问题,最终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精神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伴随着城市空间的集约化发展,以及人们对城市生活品质要求的提高,"精细化"逐渐成为城市与建筑设计领域的热点话题。无论是从城市、社会与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还是从城市设计师思考问题的广度与深度来看,"精细化城市设计"是城市设计在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市设计领域,有学者已从工具、对象、程序/管理等主要线索对"精细化"进行了相关探讨。本研究在精细化趋势下,从专题的视角切入,以"专题-专项-专用"为核心线索,基于"行为-时空-安全"关联,确定了精细化城市设计的涵义与特征,并对其社会、空间、技术、政策等四大基础进行了剖析,最后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为例,建立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可操作的纲领性方法框架—站点影响域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并通过3个示范案例进行了阐释。论文研究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技术路线,围绕以下3组关键问题展开:首先,精细化城市设计涵义与特征是什么?第二,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精细化城市设计的社会基础、空间基础、技术基础、政策基础等的重点研究内容有哪些?第三,面对以站点影响域为例的特定城市空间,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体系由哪些内容构成?进而,论文相应确定了以下3组联系紧密又相对独立的研究内容:1)精细化城市设计的涵义、特征及其他基本问题;2)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精细化城市设计运作的社会基础、空间基础、技术基础、政策基础;3)基于"行为-时空-安全"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体系。基于行为与时空的关联,以及最紧迫的安全需求,精细化城市设计是指,针对城市特定空间范围内的关键性专题事件,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深度的专项挖掘和剖析,运用相应专用技术手段与工具,实现对特定空间范围内的空间组织。通过归纳与演绎结合、仿真与现实比较、大数据与小数据结合分析、描述性与规范性研究结合等研究方法对以上主要内容的研究,最终得出了3个关键性结论如下:1)基于传统、现代主义、绿色、数字化等数代城市设计的经典理论,以"专题-专项-专用"为核心线索,在叠合与迭代的双重思维下提出了基于"行为-时空-安全"关联的精细化城市设计,其具有"专、透、深"3个关键特征;2)以行为与时空互动过程中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最典型城市区域为例,通过分别对基于"行为-时空-安全"关联的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的社会、空间、技术、政策等四大基础的解析,明确了精细化城市设计过程中各基础的重点内容及其研究过程框架;3)以"行为-时空-安全"关联问题较为突出的站点影响域为例,采用等时线对站点影响域进行了分级,针对站点影响域内精细化行为需求与复杂性环境的突出矛盾,提出了站点影响域精细化城市设计方法。在精细化趋势下,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新时代背景下城市设计理论的更新提供新的立足点与参考点,更重要的是,既为可持续城市空间建构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供针对性的理论基础与方法指导,也为今后制定轨道交通站点影响域及具有相似特征地段相关的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建筑设计规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材料是完成建筑物、创造空间最根本的要素.从建筑诞生至今,材料所承担的角色不断演变.理解材料的"物理、感知、环境"三维度模型,是更好地利用材料、创造空间的行之有效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能够激发设计兴趣的项目,源自它颇为特别的若干背景条件。这是一所建设于县级城市的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向大城市高度聚集的现实趋势下,当地政府与校方为筹建这样一所学校费尽周折,最终说服相关上级主管部门将其落户隆昌,为当地文化教育资源的提升奠定了基础,但随之而来的问题则是建设资金需全由当地政府筹措,并不宽裕。特定的建设背景使之成为成渝地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的一个有趣个案。这是一所特定专业的高等院校。学校升级自原有的中等幼儿师范学校,已有多年历史与  相似文献   
5.
建筑的演进,在某种意义上是情感与理性的交织发展过程,情感与理性的关系,从曾经相互抵触,逐渐发展到相互融合的阶段,建筑学领域中,情感与理性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该文通过解析几个重要时期建筑的形 特征,揭示出建筑发展的规律之一。  相似文献   
6.
从城市空间超负荷使用现状切入,通过对人群涌现现象及其特性的分析,提出公共空间涌现现象相关模型及不同类型的涌现机理,并结合城市设计辅助分析案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城市空间与行为集体特征总是相互影响的。"接驳"作为城市空间与轨道交通的连接关键,相关研究多从交通层面出发,缺乏更大范围的城市空间一体化视角。在原有相对狭义的"接驳"概念基础上提出"综合接驳"概念。通过调研重庆等多个城市的典型站点,解析站点影响域、交通行为与非交通行为等多个基本要素,从而明确"综合接驳"的概念。据此进一步建立起城市轨道交通综合接驳的特性及层级目标,初步揭示了城市空间与综合接驳的关联机制,为站点影响域空间优化奠定了实证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重庆江北城中央公园基督教堂的设计实践中,探索了如何在风格限制下实现创新、以建筑设计提升城市空间价值的思路,探讨了建筑如何从技术走向艺术、从环境走向意境的可能性,并着重实践了技术与艺术整合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城市中的大型建设项目往往处于重要交通节点或多种功能高密度集中的地段,此类地段可称为"环境敏感地段"。在地段内进行建设项目的设计与评价时,需要将"交通"作为内在要素之一纳入建筑设计的范畴综合考虑,实现建筑与步行、轨道、机动车等多种交通系统的整合。以提升城市品质为目标,提出了"建筑·交通一体化"的综合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玛丽丝·罗默尔是当代荷兰知名女建筑师,其设计作品与理念有着鲜明的特色,善于从社会、环境出发探讨建筑之于城市的意义。同时她将女性建筑师的细腻敏锐以及富有艺术气质的特点注入作品之中。本文通过对玛丽丝·罗默尔的访谈及其代表作品和设计理念的简介诠释,并引发对荷兰建筑师群体特征的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