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4 毫秒
1.
都铭  张云 《园林》2007,(6):28-30
随着国家对房地产业的调控,上一轮的房产开发热潮在全国各地应当说是告一段落了。本文希望能回顾近年来杭州商品房建设中的代表性楼盘的景观设计,了解其整体的发展脉络,进而有所反思。杭州的商品房建设,是从上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2.
都铭  张云 《建筑与文化》2016,(2):107-109
文化景观类遗产是自然与人联合的工程,是有机演进的持续性景观。作为一种新类型遗产,目前的研究往往偏重于识别、保护等环节。本文试图以文化景观类遗产的活态特征及演进逻辑为着眼点,以杭州西湖世界遗产为例,结合历史图文资料与现场测绘数据,还原及分析西湖空间格局及空间要素在千年内的演化与成型过程,最终揭示出此类遗产的基于人群行为的空间尺度生成,并以此来建立场所秩序的动态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景观设计理论、实践的提升,为世界人居环境设计领域带来了新的方向与动力,其学科地位也得到了显著提升。作为建筑设计专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景观设计”部分,也应当对这一学科发展的新趋势而做出相应调整。本文拟从教学框架、设计选题与课程衔接三个方面来探讨建筑学教育框架下的景观设计课程的内容优化与教学探索,并以浙江工业大学建筑系2011年以来的景观设计课程设置为例来具体阐述这一教学思路、成果及反馈。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批评主义”和“后批评主义”的争论放入西方当代建筑学发展谱系和时代变迁背景中考察,认为由这场有趣的观点上的分化至今所带来的政治结盟与理论上的复杂多变,并未形成这一故事的结束,而仅仅是开始。文末呼吁同行在众多元素尚不能汇入一种新的、整合的建筑实践理论之前进行“仔细的反思”。  相似文献   
5.
卞梧  张云  都铭 《中国园林》2022,38(10):98-103
乡村环境中存在一类日常而平凡的景观,和专家视角下具有突出价值的景观一样,它们同样是文化和社会关系的表征空间。在新型城镇化中,这类景观对形成以人为本的、完整适宜的生产生活环境单元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我们解读。以江苏盐城普通村落八灶村为典型案例,分析八灶村村民对日常景观的价值感知及其时空分布情况,识别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场所类型,包括惯常行为空间、主题活动空间、个人所属领地,其意义产生于不同物质空间基础上村民多样的日常活动中。发现意义场所的分布存在一定边界,其热区由住宅区向周边扩散,密度级别逐渐降低。意义场所的感知具有时间特征,主要集聚在明代、人民公社时期和2000年前后,是村落集体记忆的体现。最终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应重视日常景观中意义场所的识别,并在村落的更新和重建中予以响应和重塑,藉此延续村落的内在活力和乡村特性。  相似文献   
6.
都铭  张云 《华中建筑》2010,28(3):146-148
刘大观对清中叶扬州、苏州、杭州的评论带来一些问题,学界也一直对此有所争论,该文通过分析刘大观此评论的语境与真实意义,并辅以其他材料佐证,认为扬州北郊的"园亭",在清中叶已由私家园林转化与整合为类似城市公共旅游场所的"名胜",而非与同时代苏州园林类似的私家园林。并因此认为对清中叶扬州园林的研究,应赋予新的角度与意义。  相似文献   
7.
都铭  张云 《华中建筑》2008,26(2):43-47
基于对城市纪念性历史场所改扩建的思考,该文提出并讨论了相关的5个问题.同时通过对墨尔本战争纪念堂地段2003年加建部分的深度分析,评价设计者的设计策略.以期对当代中国的纪念性历史场所加建项目提供某种启示.  相似文献   
8.
清代以来,扬州城北郊的园林集聚而成群落,伴随着皇帝南巡等公共事件的发生及城市生活变迁,这一园林群落的规模、形态及中心也在不断演变。扬州北郊在清代短短几十年间内从城郊公共风景演化成园林群落,本质上是一个"场所"在性质与功能上的转变,也带来了当时建设者、使用者及游历者对这一场所的重新认知与重新使用,因此,从"场所认知"和"场所使用"的视角出发,分析了1686—1793年间具有代表性的扬州北郊风景园林文献,对照现状地貌,探讨了这一园林群落的生成与演变,认为清初的公共名胜建设为后续的园林集聚提供了基础,之后扬州北郊的园林从该区域两端开始集聚,清代中期皇帝南巡带来的园林建设高潮,催生出依托山水脉络集聚的十数个次级园林群落,其后,这些大小不一的园林聚集体进一步与城市空间融合,演化出3个场所中心,最终形成了复合化的整体园林群落。  相似文献   
9.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是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集中体现区域,在此通过调研及分析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开放利用成效,并基于北山街的历史文化价值与具体情况设定出一个合适的"开放性适宜度"边界,确定相应的空间优化策略、文化展示策略和经营管理策略,以解决景区热难点问题,从而为类似的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供些许借鉴.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化及与世界遗产工作的接轨,区域化、廊道性的遗产,如运河、文化线路、城墙和历史湖泊等,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新兴的遗产类型。这类遗产与城市空间、城市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从传统遗产单一保护的视角出发开展工作,往往会带来诸多问题。大尺度遗产的保护工作应当与城市统筹考虑,运用多种价值观与综合性手段解决遗产的完整性与延续性问题,实现"遗产—城市"共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