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7篇
建筑科学   40篇
矿业工程   10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不同矿物细掺合料对活性粉末混凝土氯离子渗透系数的影响,采用NEL法比较硅灰和粉煤灰双掺、硅灰和石英粉双掺、硅灰和粉煤灰及石英粉互掺、硅灰和硅微粉双掺共4组RPC不同的抗氯离子系数。研究结果表明:氯离子渗透系数随养护龄期的增加而减小;随着养护温度的提高而减小;当在同一养护条件下,粉煤灰的掺入对氯离子扩散系数影响不大;石英粉和硅微粉的掺入会提高氯离子渗透系数,复掺石英粉和粉煤灰能降低氯离子渗透系数。  相似文献   
2.
通过8根梁的试验研究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简支梁的正截面受弯机理。开展试块的抗压、抗折强度及弹性模量等力学性能分析,进行梁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值(试验值)与理论值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无粘结预应力活性粉末混凝土梁的受弯过程主要分为弹性、裂缝扩展、纤维增强和破坏4个阶段,RPC在弹性阶段发挥了一定的抗拉作用,钢纤维的阻裂增强作用延缓了裂缝的开展;提出了活性粉末混凝土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简图。  相似文献   
3.
结合工程实例,对强夯主要参数加固深度、单位夯击能、孔隙水压力、夯点间距、夯点复夯等的确定原则进行了分析探讨.施工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夯点的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80~90mm,大于规范允许值50mm,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为降低工程造价和缩短工期,适当的将夯点最后两击平均夯沉量进行调整,按其不大于100mm控制施工,并在施工中进行现场静载试验和孔隙水压力试验以监测效果.地基承载力标准值fk为202kPa,变形模量E0为13.06MPa,均满足设计要求;加固深度约6m,符合规范估计深度,证明按调整后的夯沉量指标控制施工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麻布纤维对水泥砂浆裂缝扩展的控制效果及实用性,通过试验并结合ANSYS软件模拟,研究了麻布纤维对水泥砂浆裂纹扩展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麻布纤维对提高水泥浆体的强度及控制裂缝的发展效果显著,具有实际应用价值;不同的麻布纤维掺量对水泥砂浆强度和裂缝的影响效果不同。  相似文献   
5.
6.
通过对掺入钢纤维的活性粉末混凝土不同尺寸试件,以及在相同尺寸前提下有无掺入钢纤维的试件进行了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等力学性能试验研究,探讨了尺寸效应以及钢纤维对试件抗压、抗折强度的影响,在对掺入钢纤维混凝土试件进行弹性模量试验的基础上,得出其与抗压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尺寸效应对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影响较大,对抗折强度影响较小;而钢纤维的掺入能较大地提高活性粉末混凝土的抗折强度,改善其脆性大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体外预应力广泛地应用于桥梁工程和其它预应力加固结构.介绍了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有效偏心距这一概念,分析了预应力连续梁折线形体外索几何参数与固端弯矩的关系,通过对一三跨预应力连续梁的计算分析,为使体外索在整个结构中的效率达到理想状态,需要根据不同的荷载条件合理选择体外索的几何参数.  相似文献   
8.
某高校污水调节池浮移事故的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某高校污水调节池施工过程中发生水池浮移事故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分析,并介绍了加固处理措施.实践表明,所采取的加固处理措施达到了良好的效果,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完工,对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无黏结部分预应力开洞板在荷载作用下将产生应力集中,导致裂缝急剧开展,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受力性能研究是结构工程界积极探索的问题。基于非线性有限元ANSYS软件,建立了无黏结开洞板的三维分析模型,模拟了其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加载直到破坏的全过程,分析其裂缝的分布情况,并将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受弯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缓粘结预应力连续梁受力过程的破坏形态、缓粘结力筋与普通力筋粘结性能的差别、及其对梁的裂缝间距和钢筋应力的影响。在国家现行规范的基础上对裂缝公式进行了修正,提出了缓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裂缝宽度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