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金凌志  陈敏  曹霞  万晓明 《混凝土》2011,(4):110-112
由于无黏结预应力技术的突出优点,已经广泛地应用于高层建筑楼板.但随着建筑物使用功能要求的不断提高,楼板开洞无论在新建筑工程还是已有建筑的改造工程中越来越多见,这些洞口的存在往往会改变楼板原来的力学性能,并且洞口的周围很容易出现应力集中.运用ANSYS软件对后张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开洞板试验模型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挠度、裂缝...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2块不开洞和6块开洞无黏结预应力混凝土板的实验,分析了荷载与挠度的关系,通过实测挠度值与计算值相比较,发现实测值大于计算值,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板的结构形式、支承梁、开洞及洞口位置等这些因素对挠度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8块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开洞板在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实验,对比分析两种洞口加强方式下裂缝、钢筋应力、板的挠度的发展规律及极限承载力。同时,运用板条带法计算了考虑加强条件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将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及屈服线理论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暗梁的加强效果好于加强钢筋,为工程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开洞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加载直至破坏的全过程实验,根据试验结果进行研究,并与Ansys分析结果对比,揭示了开洞对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板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对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经验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代伟  熊峰 《四川建筑》2007,27(3):153-154,157
讨论了竖向荷载作用下开洞板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处理问题,采用有限元计算软件ANSYS,对实际工程中常见的开洞板进行了计算,分析了不同板的受力和变形特点,得出了开洞板的结构设计中可以参考的一些指导性结论。  相似文献   

6.
对两榀无黏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PSRC)框架进行了试验研究,分别施加单调与反复竖向荷载,分析并比较不同竖向荷载形式下无黏结PSRC框架的受力特征及其差异,以研究反复荷载作用对其受力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无黏结PSRC框架开裂后刚度不发生明显变化,具有优良的承载力及延性,单调荷载作用下框架的计算延性指标约为3.36;反复荷载作用下,其滞回曲线较为丰满,呈现一定的“捏拢”效应,最大能量耗散系数为1.36;达到极限荷载前,两框架的刚度、所受荷载值及正向作用下的裂缝开展情况基本接近,力加载阶段框架梁上最大裂缝宽度分别为0.11mm和0.08mm,反复荷载对结构性能的退化作用不明显;极限荷载作用后,单调荷载下框架所受荷载下降平缓,而反复荷载作用下框架所受荷载快速下降,且随着变形增大,速度变快。基于OpenSEES程序对竖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无黏结PSRC框架的受力性能进行了模拟,其荷载-位移计算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某加工车间钢筋混凝土开洞板的厚度和洞口的大小,给出了四种方案,本文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四种情况的开洞板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力、变形做了分析,通过对比确定了一组满足规范要求的方案,确保了大开洞板的正常使用,可为类似工程的分析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粘钢加固法对钢筋混凝土开洞剪力墙进行加固,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了加固前和加固后开洞剪力墙的有限元模型,对模型进行静力性能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粘钢加固法能有效的提高开洞剪力墙的开裂荷载和屈服荷载;在相同荷载作用下,加固后的剪力墙裂缝数量明显减少,等效应力最大值也有所减小;加固前开洞剪力墙的位移随着荷载增加而增大较快,加固后增大速度有所减小;总体来说,加固效果明显,加固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模拟了腹板开洞钢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抗连续倒塌性能试验,并对比同一荷载工况下腹板未开洞钢梁的力学性能。模拟结果表明:在冲击荷载作用下,钢梁腹板开洞对框架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影响明显,对侧向位移曲线影响不大,冲击力峰值的差值及侧向位移最值差值较小,框架的变形破坏形式变化明显。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静载和重复荷载下裂缝间钢筋与混凝土黏结性能,本文自行设计梁式试验装置,通过试验得出静载和重复荷载下裂缝间钢筋应变、混凝土应变特征以及重复荷载下端部钢筋应力和滑移滞回曲线、裂缝处滑移发展规律。运用试验测定的钢筋应变,拟合静载和重复荷载下缝间黏结应力分布曲线。根据裂缝处峰值滑移量和残余滑移量发展规律,基于修正的Miner准则和Chaboche基本理论,得出幂函数形式的黏结疲劳损伤方程,提出考虑黏结疲劳损伤的缝间黏结应力形状函数,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该形状函数的正确性。试验和理论分析发现:重复荷载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滑移量达到静载下钢筋屈服时对应的滑移量时,黏结损伤的累积达到极限。裂缝处钢筋的滑移、黏结应力的退化均呈现疲劳破坏的三阶段特征,第一阶段约占整个寿命的10%,第二阶段约占80%,第三阶段约占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