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7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8篇
建筑科学   2篇
轻工业   6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三聚氰胺为前驱物采用热聚合法制备了石墨相氮化碳(g-C3N4),并在其表面原位合成了碘氧化铋(BiOI),构筑了石墨相氮化碳-碘氧化铋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仪(UV-Vis-DRS)等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BiOI与g-C3N4物质的量比为0.5时,BiOI/g-C3N4催化剂具有高分散的BiOI颗粒及适中的禁带宽度,吸附和降解甲基橙性能最佳。回流温度为120 ℃时制备的BiOI/g-C3N4催化剂具有适中的粒径、比表面积和表面羟基浓度,吸附和降解甲基橙性能最佳,且该催化剂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2.
以苯甲酸铜和磷酸甲基丙烯酰氧乙基酯反应,制备了一种近红外吸收剂,将其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制备了近红外吸收滤光片,研究了该滤光片的近红外吸收性能,紫外-可见-近红外光谱表明:Cu(Ⅱ)有机磷酸酯配合物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近红外吸收性能,随着聚合物中Cu(Ⅱ)含量的增加,滤光片吸收近红外线强度和吸收波长范围都随之增大,Cu(Ⅱ)含量为10.5%的共聚物滤光片在685~1070nm波长范围红外线透过率低于0.01%,光谱辐射计测试的该样品的光谱辐亮度值在740~930nm波长范围内低于1×10-12.  相似文献   
3.
4.
通过对胀气慢回弹发泡市场主要原料聚醚、异氰酸酯的了解,开发了适用于这些原料的泡沫稳定剂WD557。在适当配方体系下,与进口泡沫稳定剂在泡沫制品芯密度、球回弹、透气性、回复时间、泡孔状况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WD557基本达到了国外产品的水平,可用于胀气慢回弹模塑发泡的生产。  相似文献   
5.
掺杂镧的固体碱MgO/SBA-15催化大豆油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掺杂镧的固体碱MgO/SBA-15催化剂,将其用于大豆油酯交换制备生物柴油的反应。XRD表征结果显示,活性组分在载体SiO2骨架中高度分散。考察了不同镧镁物质的量比、焙烧温度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发现镧的引入有利于催化剂与反应物的接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活性;镧和镁物质的量之比为0.5∶1,催化剂焙烧温度700℃,焙烧时间3h,催化剂质量分数为3%,反应时间3h时,生物柴油的产率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6.
采用浸渍-还原法制备了Ru/SiO2催化剂,并考察了钌负载量、还原剂硼氢化钠的用量、还原温度以及反应条件对催化剂Ru/SiO2催化BH3NH3水解产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钌的负载量为0.1%(质量分数)、还原剂硼氢化钠与钌的物质的量比为2.2∶1、还原温度为303 K时制备的催化剂,催化BH3NH3水解产氢速率最快[转化频率TOF为140.8 L H2/(mol Ru·min)]。搅拌转速为450 r/min时,氨硼烷向催化剂表面传质最快,产氢速率最大。氨硼烷水解反应由催化剂界面反应控制,产氢速率与催化剂用量成正比。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Ru活化的氨硼烷分子能量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加。反应动力学计算表明Ru/SiO2催化剂催化BH3NH3水解产氢反应对氨硼烷浓度为零级反应,活化能为45 kJ/mol。  相似文献   
7.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了不同负载量的二氧化硅负载碘氧化铋催化剂,考察了其光催化降解甲基橙性能。采用XRD、UV-Vis、TEM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碘氧化铋负载量的增加,二氧化硅负载碘氧化铋催化剂光催化降解甲基橙的降解率升高。当碘氧化铋和二氧化硅的物质的量比为0.5时,二氧化硅负载碘氧化铋催化剂降解甲基橙的降解率60 min时可达73.74%。不同粒径二氧化硅负载的碘氧化铋催化剂对甲基橙的降解率接近,因为活性组分碘氧化铋都可以高度分散在不同粒径的二氧化硅载体上。  相似文献   
8.
以SBA-15分子筛为载体,采用浸渍法通过负载MgO制备了MgO@SBA-15固体碱催化剂,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和N2吸附-脱附等分析表征,考察了焙烧温度、MgO负载量、醇油物质的量比和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MgO负载量为15%(质量分数)的MgO@SBA-15催化剂能够很好地保持SBA-15原有的介孔特征,且MgO在SiO2骨架上高度分散;在焙烧温度500℃、MgO负载量为15%时催化剂活性最佳;在醇油物质的量比为9∶1、催化剂用量为大豆油质量的3%、反应时间为3h的条件下,生物柴油的产率达到91.83%。  相似文献   
9.
利用BET比表面积测定、XRD、TG-DTA等对化学混合法制备的Ni/SiO2单元催化剂进行了表征.BET比表面表明,适宜的硅溶胶浓度可以使催化剂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但制备方法对比表面积影响不大,XRD表明,催化剂的活性组分为负载在SiO2上的金属镍,金属镍分散越好,镍的晶粒越小,催化剂的活性也越高.TG-DTA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和载体间的结合较强.  相似文献   
10.
采用化学混合法 (溶胶 -凝胶法 ) ,制备了用于椰子油加氢的单元镍催化剂 ,对催化剂制备过程中的几项条件如溶胶的浓度、甲酸镍的浓度、凝胶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研究 ,找出了此法制备催化剂的最佳条件 :溶胶浓度 (SiO2 干胶 /溶胶 ) 3 9%左右 ,甲酸镍浓度 0 1 5mol·L- 1 ,凝胶用乙醇洗涤后干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