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0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本文从五个方面探讨了乡土营造的历史智慧。作者指出,古代哲匠在当时当地文化群体的集体自信和相互呼应下,在"意匠合一""低技策略""师法自然""因地调适"和"中庸适度"五个方面为我们作出典范,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历史遗产,塑就了传统营造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成为今天遗产保护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李浈  雷冬霞 《新建筑》2006,(5):14-19
总结了历史建筑修复设计的五种类型,对每一种类型的设计条件、设计依据以及主观与客观、历史与现实的多方制约因素进行综合评价,归纳、提炼设计方法、设计要素和设计原则并反思实践结果。  相似文献   
3.
"历史情境"的"情"指原生态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境"指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历史情境"包括街区的空间情调、风貌特色及视觉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朱家角古镇保护规划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文化特征和现状建筑遗产的分布,将古镇划分为8个区域,并对它们进行历史情境的挖掘,提炼出"古桥斜阳"、"漕河烟香"等主题,以形成不可复制的江南水乡古镇魅力.  相似文献   
4.
李浈  雷冬霞  瞿洁莹 《规划师》2007,23(3):54-58
“历史情境”的“情”指原生态文化环境与社会环境;“境”指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历史情境”包括街区的空间情调、风貌特色及视觉环境等多方面内容。朱家角古镇保护规划根据不同地段的历史文化特征和现状建筑遗产的分布,将古镇划分为8个区域,并对它们进行历史情境的挖掘,提炼出“古桥斜阳”、“漕河烟香”等主题,以形成不可复制的江南水乡古镇魅力。  相似文献   
5.
阮仪三  李浈  雷冬霞 《城市规划》2005,29(8):i001-i002
培田是一个只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四百多人口,坐落在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崇山峻岭中的普通村庄,现在,这个村庄只有一个姓氏——吴姓,并脉相传了八百多年。  相似文献   
6.
雷冬霞  马光 《华中建筑》2003,21(1):61-62
通过汉、唐长安及现代西安示城都邑生境的变化来研究城市水环境系统与都邑生境的适应性和协调性,提出现代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证系统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1培田概况培田是一个只有三百多户人家,一千四百多人口,坐落在福建西部连城县的崇山峻岭中的普通村庄。现在,这个村庄只有一个姓氏——吴姓,并一脉相传了八百多年。培田的产生和客家人南迁有相当的关系。闽西的客有人,其中有一路是从浙江江山一带越仙霞岭,沿武夷山南麓到达闽西的。汀州府则是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有“客家首府”之称。而培田,则正是古汀州府通往连城、永安、龙岩的交通要冲,它作为一种典范,是历史上客家人南迁路上创造的辉煌。培田可耕可读的山水环境优美宜人,河源溪(汀江上游支流朋口溪的一段)自北向南绕村而过;村落向西依靠着卧虎山,延绵向东展开,笔架山逶迤在溪东,真是青山绿水户门外;村头村尾屹立“圣旨”、“恩荣”两座跨街碑坊,可以想象当时“文官下轿,武官下马”的显耀;两条水圳穿行于村庄之间,如白练环绕;众多古民居鳞次节比,房内雕梁画栋,楹联题额精美异常。2培田的兴衰元末吴姓第一代即八四公,为避战乱至培田,元代以前,有林、谢、赖、魏、江、黄、吴(非现在培田吴氏一脉)等多姓人氏居住。但自元代起,这些姓氏居民逐渐外迁或式微,最终成为现居吴姓单一姓氏居住的村落。  相似文献   
8.
情境再生与景观重塑——文化空间保护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乌镇西栅历史街区保护性修复工程的几个案例为例,结合近年的实践和思考,探讨了广义历史建筑和狭义历史建筑的定义、范围和修复条件,指出了文化空间保护的一些有效方法,分析了历史街区保护实践中的一些误区并提出了相应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9.
1 古董变迁青山、溪水、村庄;古埠、老街、门堂;人来人往;耕读者不匆忙。这里描述的是浙江省台州地区仙居县的一个古老集镇皤滩。它位于仙居中部的河谷平原上,是台州灵江流域与浙西丘陵山地的水陆交汇点。南面靠山,紧连淡竹乡,有山道直通温州;东傍韦羌溪,与白塔镇为邻;西淌朱姆溪、万竹溪,与横溪镇接界,有苍岭古道通金华,直趋江西、湖南、安徽;北依永安溪,与埠头镇隔溪相望。 永安溪下通灵江,经由椒江出海,在古代是一条重要的航道。皤滩乃永安溪独一无二的五溪汇合点,即朱姆溪、万竹溪、九都坑溪又黄榆坑溪同点茫入永安溪,故皤滩有夜观五月…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总结《不同地域特色传统村镇住宅图集(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11SJ937-1(1))编撰过程,系统介绍了该图集的编撰目标和任务,分析了编制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了乡土建筑营造的技术构成系统和所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泛江南地域乡土建筑研究的意义和思路,分析并总结了课题组在近年乡土建筑研究中的的一些问题和经验,指出了作者对乡土建筑谱系和区划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