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1篇
综合类   3篇
建筑科学   16篇
水利工程   2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94 毫秒
1.
该文采用极限平衡条分法,全面搜索土坡可能存在的危险圆弧滑动面,可得出全局的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对应的最危险圆弧滑动面,解决了传统方法中容易漏掉最危险圆弧滑动面的问题。其搜索结果具有很高的全局性,能较好地适用于一些复杂土坡。  相似文献   
2.
对出现上浮事故的地下结构进行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因为重新施工桩或锚杆需要大面积破坏底板,而盲目排水减压则可能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截排减压抗浮系统是对该类事故进行处理的良好方式。其理念在于,利用基坑周边止水帷幕形成相对封闭的地下水环境,拦截外部大部分流量,同时利用底板上的减压井排水,并辅以观测及自动控制措施,实现自流自排。排水构筑物采用大直径减压井,降低了井周水力坡降,消除了产生淤堵的水力条件,同时方便后期的清理维护。减压井为预制无砂混凝土井环吊装而成,施工过程简单方便。该系统成功应用于地下车库的上浮事故处理,监测结果表明:流量及水头可控,且运行成本低廉。  相似文献   
3.
通过结合实际盾构隧道周围土体位移的现场监测数据,进一步验证了盾构掘进中盾尾同步注浆时周围土体存在侧向抬升现象,并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其成因及机理。结果表明,该现象不仅受盾尾注浆压力的影响,也受注浆量的影响。为了保障盾构工程的正常进行,该现象应当在工程实践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采用有效措施进行监测和预防。  相似文献   
4.
基于监测数据的钢板桩围堰改进施工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板桩围堰施工一直沿用传统的先抽水后加撑的施工工序,对钢板桩变形和抽水时间控制不利。以广州蕉门水道大桥主墩承台钢板桩围堰为背景,打破传统施工工序,先焊接好5层内支撑框架体系,然后插打钢板桩。该施工工序大大缩短了抽水时间,减少了风险工期,并较好地控制钢板桩的变形。对比计算结果和工程监测数据,验证了此工序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曹洪  朱东风  范泽  骆冠勇  潘泓 《水利学报》2019,50(6):699-709
由于施工工艺的原因,止水帷幕一般存在缝隙。在长期渗流的作用下,带缝隙的止水帷幕渗漏量如何发展需要进一步研究。因此,作者自行设计并制作了砂槽模型模拟带裂缝的止水帷幕,并开展了一系列的渗流试验。试验考虑了水力条件、砂样级配和缝隙尺度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头不变的情况下,各试验中均出现了渗漏量下降的现象,但水头升高则会破坏这一现象。缝隙渗漏量下降的实质是砂颗粒移动和聚集导致淤堵的产生,淤堵位置可能在上下游缝口、缝隙进出口或缝隙内。当砂样粒径较细时,缝隙渗漏量下降效果最为显著;当下游回填级配不稳定的砂样时,缝隙渗漏量下降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6.
 随着地下结构的变大变深,常规的抗浮方法往往导致经济和时间成本大增。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一种以“排”为主的利用排水廊道进行坡地地下结构抗浮的方法。方法核心是通过在地下结构周边设置排水廊道降低设计水位,减小作用在结构底板上的水荷载,难点在于保证排水廊道长期运行可靠性和控制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详细介绍排水廊道减压系统的特点,设计应着重注意的问题、分析方法以及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该方法不但具有一般排水减压法经济效益显著,不影响工期的特点外,同时还具有以下3个特点:一是能充分利用坡地地形的特点实现廊道内的渗水自排,减少运行成本;二是廊道可进人,易于维修,其长期运行的可靠性易于保证;三是排水设施与主体结构相互独立,对主体结构的干扰小。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资源的大力开发,研究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是一个迫在眉睫的新问题。本文旨在通过掌握地下空间开发对地下水污染物对流扩散的影响规律,进而合理规划布局地下结构物,调整各种地下结构物的阻水特性,最终达到改善整个城区地下水环境的目的。由于城区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本文将利用室内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手段,重点探讨污染物依附的透水层的渗透系数和周边区域的水力坡降两个因素对城区地下水污染物对流扩散的影响规律;为此,自制四相电极探杆,采用河砂模拟地下水透水层,利用一定浓度的Nacl溶液模拟地下水污染物,根据电阻率法原理测定土体中地下水污染物的浓度。通过一维对流扩散试验,探讨了分子扩散系数、机械弥散系数以及孔隙流速的求法,并得出采用解析解求得的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吻合,且当水力坡降小于0.003 5时,布朗运动要比渗流作用对于污染物溶质变化量的影响来得明显。  相似文献   
8.
为了得到盾构施工地层横向水平变形的有效预测模型,提出一种考虑主要盾构施工参数的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s,DNN)模型。由广州某盾构工程得到盾构施工引起的周边地层水平变形数据,利用现场实测数据和主要盾构施工参数对模型进行训练并结合遗传算法优化DNN模型网络拓扑结构。结合遗传算法计算80个模型后,最终确定DNN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均方误差MSE经50轮迭代即收敛并趋于零值,模型预测值和实测值基本吻合(拟合优度R2>0.9),且残差随机分布于零值线附近,说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良好。研究结果可为类似工程构建水平变形预测模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真空管井复合降水加快了渗流速度从而使土体固结沉降加快,有效减少土层含水量;同时,真空管井复合降水对地下结构受力也较为有利。论文以广州南沙某基坑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 GTS NX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土体固结沉降、地下结构变形等方面分析,并将真空管井降水和常规管井降水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真空降水使土体产生的固结沉降比常规管井降水的大;且支护结构水平位移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
Physical model tests have been conducted by various researchers to investigate fault rupture propagation and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bedrock faulting. However,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rmation are not fully understood. In this work, six centrifuge tests are reported to investigate the influence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on ground deformation induced by normal faulting in sand, clay and nine-layered soil with interbedded sand and clay layers. Shear box tests were conducted to develop a filter paper technique, which was adopted in soil model preparation to simulate the effects of pre-existing fracture in centrifuge tests. Centrifuge test results show that grou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in clay, sand and nine-layered soil strata is classified as a stationary zone, a shearing zone and a rigid body zone. Inclination of the strain localization is governed by the dilatancy of soil material. Moreover, the pre-existing fracture provides a preferential path for ground deformation and results in a scarp at the ground surface in sand. On the contrary, fault ruptures are observed at the ground surface in clay and nine-layered soil strat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