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矿业工程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研究多煤层发育区煤层气井合层排采过程中的层间干扰行为,以滇东老厂区块多煤层煤层气井合采为研究对象,基于研究区煤层地质条件和气井排采实践,探讨研究区层间干扰的动态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储层压力和层间距是影响该区煤层气合层排采的重要因素。采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对现有煤层气井进行排采动态研究,分析储层压力和层间距对煤层气合层排采的影响,并引入层间干扰系数A对层间干扰进行量化分析。层间干扰系数A的引入可以有效确定合采煤层选取方案,对煤层气合层排采层位的选取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自动取款机(简称ATM)纸币序列号图像的正确采集是ATM纸币序列号自动识别记录装置的关键.研制了一种ATM纸币序列号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纸币位置检测单元、纸币序列号图像采集单元、系统存储与控制单元.本论文的关键在于解决了ATM出钞过程中纸币序列号的图像实时采集问题.将所研制的纸币序列号图像采集装置安装在目前流通的一款ATM中,实际运行结果表明,所给出的纸币序列号图像采集方法与装置能够正确采集到纸币出钞过程中的纸币序列号图像,经过适当的参数调整,还可以应用于不同币种和面值、不同出钞速度的ATM中.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对脆弱性和综合竞争力的认知和理解,构建脆弱性及综合竞争力模型,然后运用熵权-TOPSIS法和PCA法分别对中原经济区资源型城市脆弱性和综合竞争力进行测算,最后通过线性函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1)从时间上来看,2006-2016年中原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的脆弱性整体呈先上升后下降态势,从空间上来看,濮阳、亳州、宿州、三门峡和鹤壁的脆弱性最低;2)从时间上来看,中原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呈现整体上升局部下降的态势,从空间上来看,晋城、长治、淮北、洛阳的综合竞争力居前4位;3)利用线性系数分析得出,洛阳、平顶山、濮阳、南阳、宿州、亳州、邯郸和邢台的脆弱性与综合竞争力呈负相关关系,鹤壁、焦作、三门峡、晋城、运城、淮北和长治的脆弱性与综合竞争力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大多数手势识别算法无法有效地消除采集背景对待提取手势区域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手势运动信息的准确建模也存在困难。针对目前人机交互中的上述问题,提出利用深度可分离残差卷积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方法对动态手势的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和识别。首先,利用常规3D卷积操作对输入的视频帧进行特征的初步提取,通过较大的卷积核尺寸以扩大其感受野;然后,通过可分离卷积残差操作对输入的浅层特征进行特征的再提取,实现对高维特征的提取建模;最后,将经过前两个阶段提取出的特征信息经过3D池化操作后输入到LSTM网络中,对输入的视频数据的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并在输入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在大规模孤立手势数据集上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与原始的围绕稀疏关键点的混合特征(MFSK)+视觉词袋(BoVW)+支持向量机(SVM)网络相比提高了2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5.
地层温度和压力是地底能量系统的主要构成要素,为了查清雨汪区块地层温度和储层压力的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本文从老厂矿区雨汪区块的地温和地温梯度特征出发,结合储层压力和地应力的平面及垂向上的分布情况,以及与地质构造形迹的耦合情况,分析研究区的储层地温-地压系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的地温场呈现南北分异特征,南部地温梯度4℃/100 m,而北部为2~2.5℃/100 m,推测这可能与大型断层分布有关;雨汪区块属于中等-较高地应力区,造成煤系地层具有较高的储层压力,储层压力约在750 m深度处出现突然增加,推测可能与深部发育有较好的分隔层有关。综合分析认为,雨汪区块储层地温-地压系统的区域分布特征是地层、构造、水文等多种因素耦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动压明显增大,导致巷道变形、棚梁弯曲、底鼓突出、巷道起伏较大等严重状况出现。通过对远距离供电供液方案的利弊分析,再结合我矿供电现状,采取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避开了采动压的影响。达到了安全生产的目的,在探索实践中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国1985~2016年煤炭生产、煤炭消费和经济数据,通过变异系数法来探析我国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的变化情况,通过重心模型来探析我国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的重心移动轨迹,通过重心耦合模型来探析我国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空间格局变化。研究表明:1985~2016年海南、内蒙古和陕西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变化最大,苏沪、辽宁和河北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变化最小;煤炭生产重心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自1985~2005年从开始的不规则运动逐渐向西南移动,第二个阶段自2006~2016年稳步向西北移动。煤炭消费重心变化幅度较小,总体呈现向西向南移动的趋势,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的中心移动都与经济发展、产业转移、中西部能源基地建设等相关;煤炭生产和煤炭消费重心耦合情况,静态方面重叠性呈现先增大后减小态势,动态方面1985~2002年呈现较大波动特征,2002~2016呈现较为稳定的一致性态势。  相似文献   
8.
在人机交互领域中,大多数手势识别算法无法有效地消除采集背景对待提取手势区域的影响。与此同时,对手势运动信息的准确建模也存在困难。针对目前人机交互中的上述问题,提出利用深度可分离残差卷积长短期记忆(LSTM)网络的方法对动态手势的特征信息进行建模和识别。首先,利用常规3D卷积操作对输入的视频帧进行特征的初步提取,通过较大的卷积核尺寸以扩大其感受野;然后,通过可分离卷积残差操作对输入的浅层特征进行特征的再提取,实现对高维特征的提取建模;最后,将经过前两个阶段提取出的特征信息经过3D池化操作后输入到LSTM网络中,对输入的视频数据的时序信息进行建模,并在输入中引入注意力机制。在大规模孤立手势数据集上进行的相关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准确率与原始的围绕稀疏关键点的混合特征(MFSK)+视觉词袋(BoVW)+支持向量机(SVM)网络相比提高了21.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关注矿产资源内部上下游产业的联动协调发展关系,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以能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非金属4类矿产的采选业与加工业为研究对象,分析1999-2016年河南省矿产资源采选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以探析河南省矿产资源产业耦合协调关系的差异和发展演变规律。通过分析,得出河南省矿产资源产业耦合协调度整体呈现“S”型,协调度指数由1999年的0.23上升到2016年的0.623。具体看1999-2004年矿产资源采选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耦合协调度处于低水平阶段,呈缓慢上升趋势;2005-2007年矿产资源采选业与矿产资源加工业耦合协调度处于较低水平阶段,是上升最快时期,表明矿产资源产业耦合协同作用趋于一致;2008-2016年耦合协调度为维持较高水平阶段,表明矿产资源产业内部耦合协同作用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