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化学工业   20篇
金属工艺   4篇
矿业工程   4篇
轻工业   3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冶金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8 毫秒
1.
三次采油用烷基苯磺酸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系列烷基苯磺酸盐,研究了不同结构烷基苯磺酸盐与烷烃、原油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碳链长度,取代基大小,苯环位置)均对油水界面活性有很大影响,并且具有一定规律.研究了弱碱体系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活性规律,通过对烷基苯原料的大量筛选以及磺化合成工艺的优化,合成出适合我国石蜡基原油(以大庆原油为代表)、中间基原油(以大港原油为代表)的弱碱体系的烷基苯磺酸盐主剂配方SY-D1和SY-G2,合成的烷基苯磺酸盐主剂配方能在较宽的Na2CO3浓度范围(对大庆油水浓度为0.4%~1.0%,对大港油水浓度为0.2%~1.0%)和活性剂浓度范围(对大庆油水为0.025%~0.2%,对大港油水为0.05%~0.3%)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其稀释能力强、用量少,且性能稳定.图10表1参3  相似文献   
2.
从资源紧缺、环境污染、产品低端等方面,总结了我国钒、钛、镍、钴、锂稀有金属资源在战略性新兴产业迅猛发展时代所面临的国家重大需求,回顾了领域近年来通过升级和变革传统稀有金属资源利用技术取得的主要进展和成就。其中煤基钠化冶炼、高温碳化?低温氯化、亚熔盐氧化等非常规介质强化手段是实现钒钛磁铁矿中钒、钛绿色高值高效利用的核心;盐酸常压浸出?低温选择性水解?共沉淀新技术是一种低成本、短流程高效高值利用红土镍矿全组分的先进技术代表;双功能协同复合萃取原理是实现高镁盐湖卤水的锂资源绿色利用的关键基础。基于固废资源化和源头减废两个思路,现阶段战略性金属资源的利用技术初步解决了环境污染和资源利用率低的问题,但仍存在资源绿色利用基础原理匮乏、产品科技含量低等普遍问题。以战略性产业关键材料为导向的绿色高值利用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是稀有金属相关绿色产业战略性发展的重要科技保障,是未来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超临界 CO2 抽提去除绵羊皮中油脂的新技术。试验了皮样水分、CO2 浓度、CO2 流速和抽提时间等因素对脱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绵羊皮脱脂率随着 CO2 浓度、CO2 流速和抽提时间的增大而提高 ;随着水分的增加而降低。在最佳试验条件下 ,脱脂率可达 94 %以上。  相似文献   
4.
以一氯乙酸、苯胺、尿素、双氰胺、三聚氰胺和甲醛为原料合成了适用于皮革复鞣的新型两性氨基树脂复鞣剂.进行了一系列优化实验,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通过红外光谱测定,证实了产品结构中某些基团的存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工业废酸的处理和回收逐渐成为困扰研究者的难题,膜分离技术以诸多优势成为研究重点.扩散渗析作为一种低能环保的膜分离技术,在废酸回收领域运用广泛,酸回收率一直是扩散渗析过程的重要指标.本工作以0.5~5mol/L盐酸为原料进行动态扩散渗析实验,考察进料酸浓度、进料流量(6~20mL/min)、水酸流量比(0.6~...  相似文献   
6.
通过合成不同结构的系列烷基苯磺酸盐,研究了不同结构烷基苯磺酸盐与烷烃、原油的界面活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碳链长度,取代基大小,苯环位置)均对油水界面活性有很大影响,并且具有一定规律。研究了弱碱体系不同结构表面活性剂的油水界面活性规律,通过对烷基苯原料的大量筛选以及磺化合成工艺的优化,合成出适合我国石蜡基原油(以大庆原油为代表)、中间基原油(以大港原油为代表)的弱碱体系的烷基苯磺酸盐主剂配方SY-D1和SY-G2,合成的烷基苯磺酸盐主剂配方能在较宽的Na2CO3浓度范围(对大庆油水浓度为0.4%~1.0%,对大港油水浓度为0.2%~1.0%)和活性剂浓度范围(对大庆油水为0.025%~0.2%,对大港油水为0.05%~0.3%)与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其稀释能力强、用量少,且性能稳定。图10表1参3  相似文献   
7.
直链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能力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所合成的各种结构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单剂及其复配体系在不同碱质量分数情况下对大庆四厂油/水界面张力情况。结果表明;对同一碳链长度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带甲基的比带乙基、异丙基和苯环上不带取代基的烷基苯磺酸盐降低界面张力的能力强;同样结构的十六碳链长的烷基苯磺酸盐又较其他碳链长度的烷基苯磺酸盐效果更优;长、短碳链的带甲基的直链烷基苯磺酸盐按一定比例复配,协同效应显著;与支链烷基苯磺酸盐复配后,体系的驱油能力、抗稀释性和抗Ca^2 、Mg^2 能力明显增加。直链与支链按一定比例复配将是烷基苯磺酸盐作为驱油用主剂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铬酸钠碳化生产重铬酸钠工艺是高压反应,且泄压后会发生强烈的逆反应,因此实际反应过程的机理及受控条件的影响状况难以用实验来测定.OLI使用非常先进的热力学和数学模型来预测化学体系平衡过程的性质,并且利用OLI预测电解质溶液热力学已成为工业预测标准.本文应用OLI-Analyzer对铬酸钠碳化生产重铬酸钠工艺进行了热力学模拟,包括一次碳化、二次碳化、碳酸氢钠分离以及碳酸氢钠湿法分解.探索压力、温度、浓度等因素对碳化工艺各平衡过程的影响.从热力学的角度确定了各平衡过程的最佳条件,为实际工业应用提供指导意义.经过模拟得出各平衡过程的最佳条件为:(1)一次碳化:温度为40℃,压力为1 MPa,铬酸钠初始浓度10 mol/kg;(2)二次碳化:温度为40℃,压力为1 MPa,预碳化率66.7%:(3)碳化液中碳酸氢钠分离:温度为40℃,压力为1 MPa,铬酸钠初始浓度10mol/kg;(4)碳酸氢钠湿法分解:温度为7℃,压力为0.001 MPa,此时分解率98.89%.  相似文献   
9.
钪及其化合物性质优异,在宇航材料、电子信息、核技术等尖端行业应用广泛,是重要的战略性资源。钪在地壳中的分布极为分散,独立的钪矿物很少,属于稀贵稀土元素。本工作介绍了目前全球钪资源分布情况及市场供需状况,重点综述了从不同含钪物料及二次渣中提取钪的技术研究,着重关注溶剂萃取在提取钪工艺中的应用,并分析了不同萃取体系的萃钪机制,认为反萃率低、乳化和三相问题突出是当前提钪体系普遍存在的难点,因此需要不断开发新型高效萃取剂,发展清洁绿色提取技术,更好地推进我国钪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除去铬酸钾溶液中的铝并实现铝化合物的再利用是实现清洁、经济地生产铬盐的关键步骤。采用碳分的方法从配制的高 K2O/Al 摩尔比铬酸钾溶液中去除铝。考察反应温度、碳分时间、CO2流量、晶种系数对铝沉淀率的影响。优化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为50°C,碳分时间为100 min,CO2流量为0.1 L/min,晶种系数为1.0。碳分产物为三水铝石。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和激光粒度仪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产物的粒度和形貌受实验条件影响明显。产物的平均粒径为16.72μm。对三水铝石的热分解路径进行研究。产物α-Al2O3含少量杂质(0.08% Cr2O3和0.10% K2O),适于后续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