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2篇
金属工艺   4篇
机械仪表   2篇
矿业工程   7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投加阻垢剂是解决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膜结垢问题简单有效的方法。综述了RO系统中阻垢剂的合成应用、阻垢特征、机理及存在问题。含磷类阻垢剂因导致水体磷污染已经基本被其它几类阻垢剂替代,绿色环保类阻垢剂在阻垢效果和可降解性方面均比聚合物类好。但任何阻垢剂单独使用都难于满足(RO)系统阻垢的实际需求,阻垢剂的复配可相互弥补单一阻垢剂的缺陷,同时发挥其协同效应,而阻垢剂的特征改性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因此,阻垢剂的复配和改性是其研究的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带式输送机机身的几种连接方式,重点介绍用U型销连接的带式输送机机身结构及装配工艺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天国 《煤矿机械》2004,(10):94-95
新型卷带装置卷带能力强 (5 0~ 15 0m) ,电机功率大 ,可达 4 5~ 11kW ,卷筒是靠其下面的传动滚筒摩擦驱动 ,卷筒线速度恒定不变 ,卷筒可正反转 ,卷筒 (即可拆卷带芯轴 )为组合结构 ,主要由 6根T形轴及内外圆盘组成 ,可拆开缩小 ,可组装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4.
大型连杆盖是非常重要的船用零部件,体积较大,形状复杂,有非加工面,锻造难度大,厚度尺寸不容易合格。根据产品的尺寸和外形特点利用一台设备安装平板模镦粗、拍扁出坯,另外一台设备安装整体模进行终锻、切边、冲孔、复锤等,做到了产品的一次试模成功和样件的快速交出,实现了该锻件的国产化生产。  相似文献   
5.
运人运煤双载强力带式输送机是实现上带运煤,上、下带均运人的双载钢丝绳芯强力带式输送机。运人安全保护措施是关键,采用多项机械及电控防伤人保护装置,实现验带、运煤、运人3种带速可调,改进后的运人运煤双载强力带式输送机运行非常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6.
含SO_2废气的排放是造成酸雨的主要原因。传统方法采用石灰石/石灰法进行烟气脱硫,脱硫成本高,环境破坏大,电石渣作为一种含高钙废渣,代替天然石灰石作为脱硫剂优势明显。简要介绍了电石渣的特点,SO_2的脱除现状以及电石渣脱硫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电石渣-赤泥混合烧结回收氧化铝过程中所产生的气态污染,采用Fact Sage7.1热化学数据库和电石渣实测数据模拟计算了体系升温过程中有害组S,F,P的迁移转化过程及气相产物。结果表明:升温过程中S元素主要以固相CaS形态存在;温度达到925℃时,体系中的F以气态HF的形式开始释放,但大量F仍以固体11CaO·7Al_2O_3·CaF_2形态存在;1 175℃时,含P固体Ca_5(PO_4)_3(OH)全部转化为固相Fe3P和少量含P气态污染物(PH_3,P_2),且PH_3释放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整个温度区间内(75—1 250℃),S,F,P未形成液态渣相。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新型离心式逆止托辊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并对受力情况进行了分析。这种新型逆止托辊由于在逆止过程中6个锁片同时逆止,所以逆止性能可靠且同逆止器和断带捕捉器一起保证了大倾角上运带式输送机的运行安全。  相似文献   
9.
尾滚筒后置式双液压缸推移重型自移机尾同样用于转载机与顺槽带式输送机机尾的快速推移和搭接,满足工作面高进尺、快推进的需要,同时该装置具有胶带跑偏调整、转载机推移方向校直和自行前移等功能。该机尾采用尾滚筒后置式,中部机架采用高强度箱型分体结构,机尾整体采用托辊支撑,减少了对胶带的磨损。  相似文献   
10.
土壤重金属污染具有污染过程复杂、危害突出和修复困难等特点,修复刻不容缓。电动力学辅助植物修复(EKAPR)致力于弥补电动力学和植物修复各自劣势,协同发挥二者优势,解决电动力学无法彻底清除土壤重金属和植物修复缓慢、作用范围有限等突出问题。本文通过分层总结,归纳了电动力学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的研究现状、影响类型与作用特征、相互作用关系及强化修复机制等。综述表明,EKAPR体系电动力学和植物相互作用,存在有利或不利于重金属清除的影响,在克服自身的局限方面两者也存在很多协同效应;EKAPR过程主要受电场类型、电场布置与强度、pH演变、添加剂等的控制。电动力学通过改善重金属的空间及形态分布,促进养分吸收及刺激根际分泌等作用机制,可有效提高重金属植物吸收富集及污染土壤修复效果。EKAPR被认为是新颖、绿色、可持续的原位重金属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在实现污染场地修复方面具有较大发展前景。分析表明,现有研究工作开展较少,若干技术问题和应用挑战仍然存在。加大关键变量影响特征分析及调控、电动力学辅助下植物营养与重金属分布变化机制、累积特征及强化机制研究是克服难点及推动EKAPR技术应用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