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矿业工程   7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以滇东北地区高硫煤原煤筛分后的0.5 mm级煤样作为试验入料,对Falcon离心分选机的分选效果进行了研究,并比较了高梯度磁选机、浮选机、Falcon离心分选机、螺旋分选机四种分选设备的脱硫效果。结果表明,Falcon离心分选机分选效果最好,是高硫煤煤泥脱硫的有效设备。  相似文献   
2.
今年初 ,在浙江杭州市的电视和广播中出现了一则催交电费的广告 ,其广告词几乎家喻户晓 ,大大促进了当地供电部门的电费回收。这条广告的解说词是———女 :“厂长 ,刚接到通知 ,明天要停电。”男 :“为什么?”女 :“我们厂已经两个月没有交电费了。”男 :“能不能拖一拖?”画外音 :按规定欠费超过30天 ,供电部门可以依法停止供电。由于有些欠费用户既想继续拖欠电费 ,又想躲过停电 ,便动用各种社会力量说情 ,严重干扰了电费回收工作的正常进行 ,为此 ,杭州电业局投入数万元制作了该条广告 ,并在市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连续播放了一个月电视…  相似文献   
3.
通过压差法测量浮选柱内部气含率,对影响气含率的3个因素——循环压力、进气量、起泡剂用量分别进行了实验研究。利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设计正交实验,并运用极差分析和方差分析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起泡剂对气含率的影响最大,进气量次之,循环压力最小;随着起泡剂浓度、进气量和循环压力的增大,气含率增大。  相似文献   
4.
针对工业上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机有效分选粒级窄,对难选煤分选效率低的缺点,开展了介质密度对液固流化床分选效果的影响研究,提出将液固流化床上升清水流改为重介质流。分别在2种上升流流量条件下对3~0.25 mm粗煤泥进行不同上升流流速的液固流化床粗煤泥分选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分选机采用重介质流分选时可将粗煤泥有效分选粒度范围拓宽至3~0.25mm,可能偏差控制在0.05~0.10 g/cm3,在较高上升流流速下精煤灰分可降至9.85%,当要求精煤灰分不大于11%时,精煤产率提高10.21%。  相似文献   
5.
煤炭资源的利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传统的煤炭利用工艺存在的问题和中国能源结构的发展趋势。指出煤的高碳含量、富含芳烃和杂原子等特性 ,使煤作为洁净能源利用先天不足 ,但作为获取高附加值化学品的原料利用得天独厚。通过对煤结构的深入研究 ,可望从煤出发获取煤基化学品、芳香高聚物和碳材料 ,实现煤炭资源向非燃料利用的转变 ,迎来煤化工的黄金时代。  相似文献   
6.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气含率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浮选柱气含率是决定浮选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了循环压力、进气量及起泡剂浓度3个因素对浮选柱气含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的气含率随着循环压力、进气量和起泡剂浓度的增大均呈上升趋势.3个因素中,起泡剂浓度对气含率影响最显著,而循环压力最小.在Φ100mm×2000mm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实验系统上,当循环压力为0.2MPa,进气量为0.2m3/h,起泡剂仲辛醇浓度为12.50mg/L时,浮选柱的气含率可达66.86%.  相似文献   
7.
气含率在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分选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而起泡剂是影响气含率的关键因素。通过对730系列起泡剂在浮选柱应用中的气含率研究以及结合云南大红山铜矿的选矿实践,比较5种起泡剂的性能指标,综合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得出730C更适配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相似文献   
8.
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在分选某些硫化矿时存在起泡剂起泡能力不足,进而导致浮选精矿回收率较低的问题。通过对730系列起泡剂在浮选柱应用中的气含率研究以及结合云南大红山铜矿的选矿实践对比研究,比较5种起泡剂的性能指标,综合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得出730C更适配于旋流-静态微泡浮选柱。  相似文献   
9.
采用石油醚和CS2溶剂进行两级分次萃取的方法, 以FTIR为分析测试手段, 研究了准格尔煤中可溶分子的溶出行为. 研究结果表明: 两种溶剂的累积萃取率曲线在特殊时间段均存在两个梯级; 由红外谱图和萃取率曲线可基本判别出特定分子的溶出时间; 石油醚萃取物谱图中表征脂肪族2 951~2 858 cm-1的吸收峰总体呈大小交替变化; 而CS2萃取阶段萃取物的红外谱图可分为3个部分, 每一部分谱图在3 410 cm-1处反映氢键缔合的-OH(或-NH)及酚、醇、羧酸和过氧化物等的吸收峰总体变化不大, 而1 300~1 100 cm-1 处的酚、醇和醚组分以及860,750 cm-1处的取代芳烃和1 730 cm-1处的吸收峰变化明显, 总体都呈减小的趋势; CS2与石油醚萃余煤作用36 h后, 某段特定链长的脂肪烃爆发性大量溶出. 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