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9篇
化学工业   9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5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无线电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9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分析和计算,证明了极轴式卫星通信天线的理论跟踪误差是极其微小的。只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安装调试技巧,其误差甚至比双轴式电动天线的跟踪步距误差还要小,从而消除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极轴式天线不适应高精度和大型天线的错误理解。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催化裂解过程中不同烃类的反应规律,提升原料油烃类利用率和目标产物的选择性,挖掘“油产化”的潜力。方法基于原料油和产物的烃类组成,详细分析了从原料油到反应产物不同烃类的表观转化率,并对不同烃类的转化与生成途径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在催化裂解反应过程中,链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93.06%、97.05%和58.53%,其中,单环、双环、三环、四环和五环及以上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分别为61.49%、11.34%、65.17%、29.27%和96.35%。催化裂解产物与原料油物质的量之比为7.68,产物芳烃与原料油芳烃物质的量之比为2.99。液体产物中可进一步转化为目标产物的烃类质量分数为27.50%,产物中单环芳烃通过原料油中非芳烃芳构化反应生成的比例为96.16%。结论链烷烃和环烷烃催化裂解转化较为彻底,而芳烃表观转化率较低,且不同环数芳烃的表观转化率差异较大,并呈现出奇环数芳烃表观转化率高、偶环数芳烃表观转化率低的特征。裂解反应和芳构化反应是催化裂解过程中最重要的两类反应,不同烃类的表观轻质化顺序为链烷烃>单环芳烃>环烷烃>双环芳烃>三环及以上芳烃,产物中单环芳烃主要来自原料油中非芳烃的芳构化反应,液体产物中可转化为目标产物的烃类仍有进一步压减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利用推荐系统进行群组推荐时,群组成员之间的交互关系对推荐结果有很大影响,但传统的群组推荐算法较少考虑用户信任度的重要性,致使社交关系信息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在群组融合时考虑群组内用户间的交互关系,提出一种基于用户信任度和概率矩阵的群组推荐算法。在获取用户信任度数据后,使用概率矩阵分解(PMF)算法补全信任度矩阵并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相似度矩阵,同时在后验概率计算过程中加入用户间的信任度因素,通过极大化后验概率获得预测评分。在此基础上,对群组中用户的权重进行归一化处理,使用基于用户交互关系的权重策略融合群组成员偏好,得到最终的推荐结果。在Epinions和FilmTrus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使融合结果更具群组特性,同时提高推荐结果的可靠性和可解释性,且均方根误差和命中率均优于PMF、NeuMF、RippleNet等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4.
喹啉不溶物(QI)是煤焦化过程中带入的固体杂质,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的脱除对于煤沥青的深加工非常重要。采用溶剂沉降法脱除煤沥青中喹啉不溶物,考察了溶剂配比、沉降温度、沉降时间以及溶剂种类对净化沥青QI含量和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温度越高,越有利于QI的脱除,当温度达到160℃以上对沉降的影响较小;以洗油与煤油调制的混合溶剂较单纯溶剂油有更好的沉降效果;沉降时间越长,QI脱除率越高,净化沥青的收率越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煤矿供电系统的特点,较详细地介绍了电容电流的测量原理及各种补偿和接地选线方式的优缺点.有助于煤矿在进行系统接地方式改造时,选取自动跟踪消弧装置和选线装置.  相似文献   
6.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开发的增强型催化裂解(DCC-plus)技术采用多反应区组合反应器型式,不仅能够实现不同反应区的分区精准控制,而且耦合了C4馏分和轻汽油馏分循环裂化技术,强化了重质原料油的一次裂化反应和汽油馏分的二次裂化反应,在大幅度提高丙烯产率的同时可以降低干气和焦炭产率。DCC-plus技术已经在多个炼油厂得到了工业应用,其中大榭石化的2.2 Mt/a DCC-plus装置的乙烯和丙烯产率分别可以达到5.16%和21.55%。DCC-plus技术具有很好的产品灵活性,通过工艺操作参数和催化剂配方的调整,可以实现不同目标产品的灵活切换,为我国炼油行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一条可靠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汽车电器件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不因振动而损坏,必须对其进行振动可靠性试验。本文研究了在某汽车电器振动可靠性试验中前大灯夹具的设计,设计中应用了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对夹具模型的动态特性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并采用锤击法和实车路谱激励的方法对这些特性进行试验验证,验证结果表明夹具满足振动试验要求。  相似文献   
8.
汽车电器系统振动模拟试验寿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某汽车电器系统振动寿命,采用一种与用户相关的汽车试验场试验新规范开展试验场道路试验,利用加速度传感器法,采集试验场道路谱.对采集的道路谱作强化处理,根据处理后的数据进行汽车电器系统振动模拟试验,并运用图估计法分析模拟试验结果,建立此车型电器系统振动模拟试验寿命曲线图.结果表明,利用寿命曲线图计算汽车电器系统寿命里程,能大大缩短试验周期,具有一定的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切纸机及其电气控制、传动工艺流程,介绍飞剪功能在20PM电子凸轮中的应用,设计了以20PM为控制核心的高速切纸机的伺服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通过20PM电子凸轮的应用,使得切纸机的可靠性、控制精度、稳定性等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马文明 《中国造纸》2021,40(9):76-80
针对造纸黑液碱回收蒸发工段多变量、大时滞、强耦合、难控制的特点,设计了以PIDNN为控制器的黑液液位控制,将传统PID和神经网络的优点巧妙结合,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具有自适应学习能力;黑液浓度设计成基于径向基函数(RBF)的神经网络控制,对黑液浓度和流量进行解耦在线辨识,对控制器参数在线实时调节。实践表明,黑液液位控制与传统PID控制相比,PIDNN的调节时间减少约18 s,超调量降低约20%;与BP-PID相比,PIDNN的调节时间降低约14 s。黑液浓度的实际值可以快速跟随给定信号,有效黑液流量的变化对其干扰很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