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0篇
能源动力   1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的新技术,评价导丝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54例布-加综合征患者,其中43例下腔静脉节段性闭塞采用经颈静脉途径穿刺破膜后将导丝由颈静脉途径进入下腔静脉、经股静脉引出;10例经皮经肝穿刺肝静脉,导丝经右心房、上腔静脉、颈静脉引出,1例导丝经股静脉进入下腔静脉、副肝静脉进入,经肝静脉和颈静脉引出,导丝贯穿于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后以球囊扩张闭塞段.结果 54例患者采用此项技术全部取得成功,临床症状消失,未出现并发症.结论 贯穿法行下腔静脉和肝静脉成形术特别适用于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6例下腔静脉双膈膜性 Budd-Chiari 综合征(BCS)的介入治疗结果,其中5例表现为下腔静脉长段阻塞,1例为短段阻塞,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由于采取了分次破膜,明显降低了开通的难度和风险。作者认为:血管内支架(EMS)植入可有效地防止双隔膜性 BCS 术后再狭窄,提高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3.
笔者报告9例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基础上置入自展式血管内支架(stent)治疗 Budd-Chiari syndrome(BCS)的研究结果。下腔静脉支架7例,副肝右静脉支架1例,下腔静脉及肝左静脉双支架1例。下腔静脉平均压力术前为3.54±0.91kPa(1mmH2o=0.098kPa),术后即刻降为2.025±0.98kPa,术后随访1~8个月(平均2.6个月),下腔静脉保持通畅,支架扩张良好,无移位。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者7例,明显改善者2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笔者还讨论了 BCS 内支架置入的适应症和副肝右静脉肝左静脉置入支架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溶栓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 2003年4月~2004年10月,32例左下肢DVT患者施行了溶栓导管置入术,采用抗凝及经溶栓导管脉冲式灌注尿激酶治疗.其中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1例、行髂总静脉球囊扩张术10例,行髂总静脉支架置入术2例.结果溶栓导管平均放置时间为(7.7±2.3)d.下肢水肿完全消退28例,部分消退4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完全溶解29例,其中12例存在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血栓部分溶解3例.无出血、肺动脉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溶栓导管治疗下肢DVT是一种安全、有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介绍经患侧足背静脉推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资料与方法:26例(27例侧肢体)经ECT或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经患侧足背静脉推注10~20万单位尿激酶,1~2次/日,7天为一疗程。结果:27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中治愈17侧,占63%;好转8侧,占30%无效2侧占7%;未发生全身出血;1例发生亚肺段性肺栓塞。结论:经患侧足背静脉推注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肝静脉闭塞的再通是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中的难题之一。我们采用经皮肝和经颈静脉穿刺成功地开通7例肝静脉开口处膜性闭塞,其中肝右静脉5例,肝中静脉2例;3例合并下腔静脉闭塞者又给以下腔静脉开通。肝静脉再通后,肿大肝脏即刻缩小,腹水吸收,肝静脉压力由术前4.11(±0.72)kPa 降至1.86(±0.34)kPa。肝静脉开口处隔膜向下腔静脉内膨出是经颈静脉行肝静脉开通难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建立经皮经肝和经颈静脉导丝轨迹是本方法的特征,本方法的优点是可最大程度的减少肝脏的组织损伤。  相似文献   
8.
9.
本文报告168例经 B 超检出,下腔静脉造影证实的 Budd-Chiari 综合征,其中65例行下腔静脉或肝静脉 PTA 或血管内支架置入。对 Budd-Chiari 综合征的临床表现、B 超声象、下腔静脉或肝静脉造影、CT 和其它 X 线征象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68例中,下腔静脉隔膜型76例(45.2%),下腔静脉节段性狭窄或闭塞65例(38.7%),肝静脉开口闭塞10例(6.1%),下腔静脉+肝静脉闭塞17例(10%)。使用经皮下腔静脉或肝静脉球囊扩张和血管内支架置入是治疗 Budd-Chiari 综合征首选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其远期疗效(随访3~5年)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强度超声聚焦刀(HIFU)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对122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植入146枚胆道支架,其中63例(试验组)术后 5 ~ 7 d后行HIFU治疗,59例(对照组)术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结果 支架置入1个月后试验组黄疸缓解率为98.4%(62/63),对照组为96.6%(57/5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91例(其中试验组46例,对照组45例)随访2 ~ 26个月,随访率为74.6%(91/122),试验组梗阻性黄疸再次出现的时间为术后4 ~ 13个月,中位时间为8.2个月,生存时间2 ~ 26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7个月;对照组梗阻性黄疸再次出现的时间为术后2 ~ 6个月,中位时间为4.8个月,生存时间2 ~ 10个月,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 HIFU联合胆道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是安全的,能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