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4篇
能源动力   2篇
无线电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简述了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工业氢氧化钠中铁含量的原理和试验步骤,通过多次试验寻找出影响测铁准确度的方法,并且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2.
重点利用标准糊的配比、搅拌转速和时间、恒温温度、恒温时间等几个方面,作为采用正交设计实验条件,研究各实验条件下PVC增塑糊粘度及稳定性,以确定最佳实验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氯乙烯单体的分析项目共分7项,分别为:水分、不挥发分、酸值、铁含量、乙炔含量、1,1—二氯乙烷含量、乙醛含量。其中,水分由卡尔费休水分仪测定;不挥发分由称重法测定;酸值由吸收法测定;铁含量由分光光度法测定;乙炔、1,1—二氯乙烷、乙醛含量由气相色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4.
断路器远程监控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层、管理层与现场设备层之间进行信息交换、数据处理和控制。该系统结合了Web服务器技术,具有浏览交互式网页及对嵌入式平台进行监视和控制等功能。运用LabVIEW编写的上位机监控软件通过网络与多台断路器进行通信,并对多台断路器运行参数进行处理、存储、显示和分析。  相似文献   
5.
潘宇婷  汪振宇  盛夏 《电力与能源》2021,42(3):269-272,276
随着配电物联网建设的不断完善,海量配电设备及终端正逐步接入到物联网中,并生的千亿级数据信息给配电自动化管理大区主站的业务处理分析能力带来了极大挑战.为打造全面感知、高效处理、灵活应用的智慧物联体系,提出了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的网络(SDN)和网络功能虚拟化(NFV)技术,构建融合移动边缘计算(M EC)的5G新型网络.该新型网络可与配电自动化管理大区主站中的典型业务需求交互应用,更好地体现出M EC在解决配用电侧分布式部署、低时延与配电主站同步进行等方面问题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光伏发电设备接入电网会对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以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控制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探讨了LCL滤波器的设计,给出了参数的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同时研究了并网过程中的软件锁相环技术,对锁相环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弱大气湍流条件下,针对轨道角动量键控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基于Gerchberg-Saxton算法和角谱理论,提出了一种改进的Laguerre-Gaussian光束波前相位校正算法。该算法将传输前后探测光束的光场分布作为输入,利用迭代计算得到的相位掩膜校正畸变的传输光束,从而减缓大气湍流引起的模间串扰效应。仿真结果表明,改进的波前相位校正算法明显优于传统的GS算法,且随着折射率结构参数的增加,系统的误码率性能得到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GPS授时的电网频率测量的新方法,系统以GPS接收机提供的1PPS信号为基准源,结合GPS时钟信号和恒温晶振时钟信号精度互补这一特性,通过调控恒温晶振的压控端,使其输出频率随之改变,以维持短期和长期的时钟精度和稳定性。然后将此时钟提供给DSP的定时器,通过DSP的e CAP模块对输入信号的上升沿进行捕获,记录两个上升沿的触发时间得到电网的实时频率。  相似文献   
9.
主动配电网规划时需充分计及风、光等间歇式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在常规负荷预测的基础上建立了接入主动配电网的风、光等间歇性分布式电源可信出力模型,并考虑负荷需求侧响应对负荷预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了考虑源-荷-储多元协同互动效应的配电网负荷预测模型。在负荷预测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主动配电网双层多目标规划模型,上层规划为电网优化规划问题,以年网络综合费用最小为目标;下层规划模型是在上层规划所得到网架下以典型日系统运行经济性确定储能等可控资源的有功出力。通过优化求解得到主动管理模式下配电网网架规划方案及储能的选址定容方案,最终以上海某主动配电网为例验证所提规划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在多跳中继的WiMax Mesh网络中,当发送功率和信道带宽为定值时,用户接入链路的速率取决于用户到中继的距离,对于接入层中继位置的设计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吞吐量和进行无视距通信(Non Line Of Sight,NLOS)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该问题转化为空间最少簇的问题,算法首先根据用户位置的信息来划分出每个单个簇,然后在每个单个簇中生成符合的覆盖圆,寻找覆盖圆的圆心,得出中继的位置.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与该问题已有算法MIS相比本文算法部署的中继的个数减少了51%,与算法HS相比减少了23%.通过使用较少的中继,本文算法较好地保证了网络的性能、提高了网络用户吞吐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