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能源动力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为提高某超临界抽凝供热机组的运行经济性,分析了供暖期热负荷、背压等因素对传统机组负荷—主蒸汽压力滑压曲线适用性的影响。针对该抽凝供热机组,通过宽负荷滑压优化试验,给出了以主蒸汽流量为自变量的滑压优化曲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线计算主蒸汽流量的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负荷下计算的通流系数基本为一定值,符合理论分析;不同通流系数下,计算主蒸汽流量和试验主蒸汽流量之间的相对误差均不超过1%;该模型计算的主蒸汽流量与试验值吻合度较高,能满足滑压运行的在线实时控制。  相似文献   
2.
提出了一种针对大规模机组的网厂两级负荷优化分配策略。首先将电网内所有机组进行分组,预先以厂内负荷优化分配的最优结果拟合虚拟电厂煤耗成本特性曲线,据此完成电网侧负荷优化分配,然后再进行厂内负荷优化分配,所提模型还兼顾了机组的阀点效应。针对虚拟电厂煤耗成本特性曲线的高度非线性,采用生物地理学算法( Bio-geography Based Optimization, BBO)来求解网厂两级负荷优化分配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所提优化策略能够快速高效地处理大规模机组的负荷优化分配问题,更易于寻到全局最优解。  相似文献   
3.
提出了基于余热利用的燃气轮机进气暖风系统技术方案,分析了燃气轮机部分负荷下压气机进气温度对燃气轮机热效率的影响,阐述了采用余热利用技术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经济性的原理,并完成了燃气轮机部分负荷下投/切燃气轮机进气暖风系统的节能量评估和暖风器的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在燃气轮机部分负荷下采用余热利用技术可使压气机进气温度提高7.2~8.0 K,燃气轮机热效率提高0.19%~0.26%,余热锅炉排烟温度下降5.5~6.7 K,余热锅炉当量效率提高0.8%~1.1%,进而联合循环热效率可提升0.42%~0.46%;通过合理优化暖风器结构参数,在满足传热量的前提下压气机进气压损仅增加约41 Pa,保证了机组的安全经济运行.  相似文献   
4.
为定量诊断燃气轮机实际运行过程中压气机叶片积垢导致的燃气轮机性能衰退趋势,提出一种基于多元非线性回归模型的燃气轮机性能衰退预测方法。以PG9351FA型燃气轮机为例,建立了离线水洗后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压气机压比、压气机效率和燃气轮机功率的性能衰退模型。结果表明:压气机叶片积垢导致的燃气轮机功率衰减速度约为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衰减速度的1.7倍,在燃气轮机Baseload工况下,离线水洗后运行2 000 h,压气机进气质量流量衰减约3.26%,压气机压比衰减约3.04%,压气机效率衰减约2.62%,其综合影响使得燃气轮机功率衰减约5.54%;随着离线水洗后运行小时数的增加,燃气轮机性能衰减将逐渐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APROS软件建立了PG9171E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系统仿真模型,分析底循环系统高压蒸汽压力、高、低压蒸汽温度、凝汽器排汽压力对联合循环机组经济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提高蒸汽参数,机组热耗率下降;高压蒸汽压力与机组热耗率近似呈二次函数关系;额定负荷工况下,高压蒸汽温度上升1℃,机组热耗率下降约2.57 kJ/(kW·h);而低压蒸汽温度上升1℃,机组热耗率下降约0.40 kJ/(kW·h);降低凝汽器排汽压力,有利于提高联合循环机组的经济性,但需协调考虑末级叶片运行的安全性和联合循环机组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发电企业烟气脱硝催化剂工程管理经验较为缺乏的现状,设计开发了燃煤机组SCR脱硝催化剂性能评价分析与寿命预测管理系统。该系统构建了催化剂性能信息数据库,可存储多个机组的自投运以来的催化剂性能检测数据、跟踪催化剂活性变化、获得并定期更新催化剂寿命曲线。系统还建立了催化剂寿命预测模型,并能根据当前SCR脱硝效率、系统投运时间、进出口NOx浓度等实时信息对催化剂进行性能评价与寿命预估,可为催化剂的换装与优化运行提供技术指导。该系统在催化剂生产企业的成功投运,加强了SCR系统运营方与催化剂厂商的数据共享和技术交流,对脱硝系统的安全、经济、可靠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将抛物线与混沌序列相融合产生惯性权重,并引入遗传算法中的交叉思想,增加种群中粒子的多样性.建立了考虑汽轮机阀点效应的火电厂经济负荷分配模型,并采用等概率负荷调整约束处理方法处理经济负荷分配中的约束条件,以40台机组经济负荷分配为例进行仿真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混沌粒子群算法相比,改进混沌粒子群算法优化后的煤耗成本最佳值约降低0.78%;通过与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的对比,验证了所提出的改进算法具有更好的优化效果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