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谷物蛋白质已被证明能够有效缓解代谢性疾病,然而,有关于小米蛋白对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研究较为有限。本文研究小米蛋白对D-半乳糖胺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以及蒸煮处理是否影响小米蛋白的保护作用。在饲喂蒸煮前、后小米蛋白的小鼠中均观察到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和乳酸脱氢酶(LDH)以及肝脏丙二醛(MDA)水平显著降低。此外,蒸煮前、后小米蛋白干预均改善了急性肝损伤小鼠的脂质代谢紊乱,表现为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肝脏TG水平的显著降低。值得注意的是,蒸煮后小米蛋白中氨基酸含量降低,蒸煮前小米蛋白干预组的血清AST、ALT和肝脏MDA水平以及血清TC、TG和LDL-C水平显著低于蒸煮后小米蛋白干预组。总的来说,小米蛋白可以预防D-半乳糖胺引起的急性肝损伤,虽然蒸煮会削弱其保护作用,但也可作为预防急性肝损伤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相似文献   
2.
大豆中的植物蛋白是硒元素存在的主要场所,因此豆制品是重要的有机硒食物来源。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富硒大豆蛋白、大豆芽及豆腐等大豆制品的研究,但主要集中于制品中硒含量的分布,而对于生产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却鲜有提及。研究主要分析了制备富硒大豆芽、富硒豆浆和富硒豆腐3种大豆制品过程中硒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硒含量较高的大豆样品发芽情况较好,发芽过程中硒含量呈现先增加后缓慢下降并趋于稳定的趋势,大豆芽经热烫处理后,3种大豆样品的硒含量均大量减少。磨浆时,水豆比的不同影响了硒在豆浆和豆渣中的分布,豆浆中的硒所占的比重随着加水量的增加而增加。在以不同凝固剂制作的3种豆腐中,硒含量顺序为:内酯豆腐石膏豆腐盐卤豆腐,即内酯豆腐保存硒的能力最强。实际生产中,应选择合理的加工方式以便最大限度地减少硒的损失。  相似文献   
3.
摄入一定量杂粮可降低一些慢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但目前杂粮摄入量没有统一的标准,尚不清楚杂粮摄入过多是否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以小米添加量为20%、40%、60%、80%的饲料喂养3周龄C57BL/6J小鼠,持续12周,采用自动血生化分析仪、16S rRNA高通量基因测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了不同摄入量小米对小鼠血脂水平、肠道菌群和粪便短链脂肪酸的影响。结果发现,80%摄入量的小米显著增加了小鼠血清的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同时增加了肠道丙酸、丁酸、异丁酸和戊酸的含量。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小米干预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ota)、Muribaculaceae的丰度上升,厚壁菌门(Firmicu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乳杆菌科(Lactobacillaceae)、双歧杆菌属 (Bifidobacterium)的丰度下降。摄入不同添加量小米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大差异,其中20%小米摄入量组的小鼠菌群中显著富集了另枝菌属(Alistipes)、副拟杆菌属(Parabacteroides)、肠杆菌属(Enterorhabdus),而80%摄入量小米显著降低了小鼠菌群中的粪杆菌属(Faecalibaculum)、布劳特氏菌属(Blautia)和罗氏菌属(Roseburia)的丰度。研究结果表明,20%摄入量的小米就能有效调节小鼠肠道菌群,而过高摄入量(80%)的小米使小鼠血脂水平升高,降低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有益菌的丰度,所以要理性看待杂粮的营养价值,避免过量摄入。  相似文献   
4.
绿豆是亚洲人,特别是中国人经常食用的一种豆类,前期研究表明绿豆具有多种健康功效,然而其食用方法单一,限制了消费量的提升。本研究旨在开发绿豆含量高,加工品质及食用品质好的挂面。为探究粉碎、超微粉碎、挤压膨化3种预处理方式对绿豆添加量4%~50%的面团品质的影响,采用快速黏度分析仪、混合实验仪和质构仪分别测定面粉的淀粉糊化特性、面团流变特性和质构特性。结果表明:超微粉碎和挤压膨化两种加工方式都能改善面条的品质。本研究拓展了绿豆的食用方法,为工业化绿豆挂面的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谷物蛋白及其被酶水解后获得的小分子肽(包括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IV)、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肽YY(peptide YY,PYY)和相关酶等)能作用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治疗靶点,进而改善T2DM。本文在总结国内外有关谷物蛋白和多肽对糖尿病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对其未来在防治T2DM上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日常生活中小米通常是在蒸煮后食用,然而有关蒸煮前、后小米中主要贮藏蛋白——醇溶蛋白的性质变化研究较少。本文对小米进行蒸煮处理,从未蒸煮和蒸煮后的小米中提取醇溶蛋白,对比蒸煮前、后小米中醇溶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的变化。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蒸煮后小米中的醇溶蛋白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现为蛋白体彼此间发生交联,蛋白形状由圆形趋于无规则。差示量热扫描仪结果进一步证实蒸煮后小米中的醇溶蛋白变性温度升高,结构趋于稳定。此外,蒸煮后小米中醇溶蛋白的氨基酸含量较未蒸煮小米中醇溶蛋白均明显增加。分析蒸煮后小米中醇溶蛋白二级结构,部分β折叠转化为α螺旋,表明蛋白结构趋于紧密。蒸煮后小米的醇溶蛋白溶解度呈下降趋势。与未蒸煮小米中的醇溶蛋白相比,蒸煮后小米中醇溶蛋白结构和功能性质产生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不同高静压下绿豆粉和小米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的变化,为高静压产品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将绿豆粉和小米粉在300,450,600 MPa高压下处理20 min,采用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分析绿豆粉和小米粉中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绿豆粉和小米粉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对压力的敏感度不同。绿豆粉经300 MPa和450 MPa处理后总挥发性成分的种类显著减少,且含量显著降低,当压力达到600 MPa后,绿豆中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略有增加,有利于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生成,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绿豆粉的整体风味。小米粉经高静压处理后,总挥发性成分含量先显著增大后减少,在压力450 MPa时达到最大值为7.66×10-4 mg/kg,在压力600 Mpa时为0.64×10-4 mg/kg,这可能与高静压对脂肪氧化的催化诱导及对脂肪氧化酶的钝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前研究表明饮食会对炎症性肠病(IBD)产生影响。谷物是人们日常饮食不可或缺的部分,摄入谷物能够降低炎症性肠病、结直肠癌的风险,这是因为其中的膳食纤维、植物化学物质、氨基酸具有修复黏膜屏障,清除自由基,减少炎症反应,抗癌症以及调节肠道菌群等作用。然而,麦类谷物中含有的麦胶蛋白和淀粉酶-胰蛋白酶抑制剂存在加重IBD的风险,说明谷物对于炎症性肠病来说可能是一把“双刃剑”。以谷物为对象,综述谷物及其成分对炎症性肠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