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5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针对当前开放最短路径优先(OSPF)网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OSPF网络拓扑监测系统在资源消耗、应用成本、配置项以及应用方式等方面的可扩展性设计。给出采集器的邻接被动式设计和基于链路状态信息的拓扑生成算法以及链路中断检测技术。试验及分析表明,该系统在大规模网络环境下与同类系统相比,具有可扩展性强、准确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出入口是城市快速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位置、间距和形式成为评价快速路总体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重点分析了出入口设置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出入口设置的原则及设置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以紫甘蓝蔬菜为原料,采用酶醇复合法工艺浸提紫甘蓝色素。以紫甘蓝色素得率为指标,考察酶的种类、乙醇体积分数、酶体积分数、液固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实验优化了紫甘蓝色素提取最佳工艺。此外,考察了温度、pH及常用食品添加剂对紫甘蓝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半纤维素酶可提高紫甘蓝色素的得率,且紫甘蓝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半纤维素酶体积分数3.2%,浸提温度45 ℃,浸提时间2 h,液固比55∶1 (mL∶g),乙醇浓度70%,得率为13.45 mg/g。紫甘蓝色素在pH为1~6时,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pH为8~12时,最大吸收波长发生蓝移;紫甘蓝色素在100 ℃加热30 min含量降低约9.3%;山梨酸钾、DL-苹果酸和D-异抗坏血酸钠不影响色素的含量,柠檬酸对色素具有增色的作用。结果表明:酶醇复合法最优工艺所得紫甘蓝色素的得率最高;紫甘蓝色素对pH比较敏感,在高温条件下相对稳定,且其稳定性不易受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得到富含绿茶叶籽油和分提椰子油的特种油脂纳米乳液,研究了主要因素表面活性剂含量、超声功率、超声时间及其交互作用对超声制备的纳米乳液平均粒径的影响,利用响应面法优化了制备条件并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表面活性剂含量2.2%、超声功率351 W、超声时间12 min,所得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183.00±1.58)nm。所制备的纳米乳液在pH6~8、热处理温度40~80℃条件下以及5、27℃的长期贮藏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纳米乳液体系显著提高了绿茶籽油和分提椰子油的体外消化率,游离脂肪酸释放率最终达到87%。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山茱萸籽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活性研究,本实验通过亚临界水萃取、体积分数30% H2O2脱色、Sevag法脱蛋白得到山茱萸籽多糖,并用DEAE-52纤维素层析法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到了5 个多糖组分,即COSP-1、COSP-2、COSP-3、COSP-4和COSP-5,并采用Sephadex G-100凝胶色谱法对主要多糖组分COSP-4进一步纯化。凝胶色谱和单糖组成表明,COSP-4是分子质量约为2.03×104 Da的酸性均相多糖组分,由鼠李糖、葡萄糖醛酸、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木糖组成,物质的量之比为0.96∶0.18∶5.48∶0.28∶1∶10.70。甲基化反应和核磁共振表明COSP-4包含14 种甲基化糖,残基同时包含了α构型糖基和β构型糖基,含量最高的单糖结构为1,4,5-三乙酰基-2,3-二甲基木糖。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明COSP-4呈不规则碎片结构,松散多孔,类似海绵结构。抗氧化活性实验表明,COSP-4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的清除能力。COSP-4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的半抑制质量浓度分别为(1.72±0.14)、(1.48±0.17)mg/mL和(2.87±0.27)mg/mL。综上,本实验为进一步研究山茱萸籽多糖的构效关系及促进其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基于SNMP协议的网络管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IP网络动态监测的需求.网络拓扑的动态监测是IP网络动态监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提出了一种基于LSA流的拓扑监测算法,讨论了网络链路的新增、中断判断算法和链路的双向有效性验证算法,还特别考虑了MaxAge LSA对拓扑监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拓扑发现准确性高、系统反应时间短和软件实现结构简单有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以山茱萸籽粕为原料,进行山茱萸籽粕亚临界水降解研究,测定不同降解温度、降解时间下液态产物的还原糖含量,采用Saeman模型模拟分析,建立降解动力学方程,得到降解动力学参数,并对降解物进行理化性质的分析。结果表明,Saeman模型能较好反映山茱萸籽粕亚临界水降解的过程,初步降解的反应活化能Ea1为29.47 kJ/mol、还原糖降解活化能Ea2为22.21 kJ/mol、指前因子K10为101.49 min-1、K20为20.28 min-1,在降解温度160 ℃、降解时间20 min条件下,能得到产量较高的还原糖。单糖组成分析表明,山茱萸籽多糖主要由葡萄糖、木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组成,其总糖含量高达78.82%;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多糖结构呈表面光滑,无规则颗粒状,粒径大小不一的球状结构物,为吡喃型糖苷环骨架;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表明,山茱萸籽多糖具有较好的自由基清除能力,在质量浓度为1.0 mg/mL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85.61%、63.40%、76.20%。本试验结果为山茱萸籽多糖的进一步分离纯化和理化特性、形态结构的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采用响应面Box-Behnken分析法优化茶叶籽淀粉提取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和形态结构进行表征。以茶叶籽淀粉提取率为指标,考察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液料比及超声温度对茶叶籽淀粉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分析法确定茶叶籽淀粉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茶叶籽淀粉最佳提取工艺为:茶叶籽粉处理量10 g、超声功率120 W、超声温度50℃,超声时间30 min、液料比6∶1(ml/g),在此条件下茶叶籽淀粉提取率达到98.28%,比传统的水提法提高了16.35%。在最优条件下提取的茶叶籽淀粉蛋白质含量为0.54%,灰分0.17%,溶解力22.19%,膨胀力40.75%;SEM图像表明,茶叶籽淀粉颗粒呈规则的球形,平均粒度大小为1718 nm;红外光谱分析发现,茶叶籽淀粉处于缔合状态的氢键较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