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4篇
轻工业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1.
以蛋白质得率为指标,研究液料比、pH、超声功率、超声温度及超声时间对蛋白质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选取液料比、超声温度及超声时间为自变量,利用响应曲面法对超声波辅助碱提香菇柄中水溶性蛋白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超声辅助碱提香菇柄中水溶性蛋白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值16.8 mL/g,超声温度45.3℃,超声时间46.4 min。在此条件下,蛋白质得率达到2.87%。  相似文献   
2.
为构建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预测模型,该研究对比分析了与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相关的理化指标,包括pH值及铁离子、亚铁离子、多酚、多糖、氯化钠、乙醇、谷氨酸和温度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与二次沉淀相关的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Y,g/L)与pH值(X1)极显著相关(p<0.01)、与铁离子(X2,mg/L)、多酚(X4,g/100 mL)和氯化钠含量(X6,g/100 mL)均显著相关(p<0.05),并成功构建了它们之间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验证实验结果表明,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预测值与存放3个月后的实测值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2=0.8517)。该预测模型有助于提前发现会产生严重二次沉淀的酱油,避免其流入市场和给企业造成经济和声誉损失,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制备了性状稳定的纳米硒,并对其进行表征;并分析了不同浓度纳米硒对双孢菇子实体中硒含量、水分、粗多糖、总氮、粗脂肪、粗纤维、总游离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及双孢菇单朵均重的影响;以及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纳米硒双孢菇子实体的综合品质。结果表明,除水分和硒含量随着纳米硒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他成分含量均随着培养基中纳米硒含量的增加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双孢菇培养基中纳米硒添加量为0.5~2.5 mg/kg时,双孢菇子实体中硒含量达到0.19~0.90 mg/kg干物质,比对照双孢菇中硒含量提高2.38~11.25倍。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培养基中纳米硒添加量为1.0 mg/kg时,双孢菇子实体的综合品质最佳,单朵均重达到22.90 g,保藏期约延长1~2 d。上述研究结果可为富硒双孢菇的深入研究以及其大规模生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16种市售销量较好的茶叶为代表,对比分析不同茶叶的茶汤中的总酚、总黄酮、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总糖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并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采用2,2-联苯基-1-苦基肼基(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2,2''-联氨-双二胺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等抗氧化指标评价茶汤的抗氧化活性。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揭示茶汤的抗氧化物质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复杂关系。结果表明,除少数茶汤样品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不同茶汤的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其中金坛雀舌和黄金芽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西湖龙井的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黄金芽的还原力最强,南京黄龙岘的金属螯合力最强,黄金芽、南京黄龙岘、金坛雀舌、西湖龙井、信阳毛尖综合评分较高。对市售茶叶抗氧化活性和抗氧化物质的综合评价,可为茶叶抗氧化机制研究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为消费者有针对性地选择茶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以日式酱油为对照,系统分析了pH、Fe3+/Fe2+、多酚、大豆多糖、大豆蛋白酶解物、NaCl、乙醇和温度对中式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的影响,并对比分析了它们的游离氨基酸组成和敏感蛋白。结果显示除乙醇(<1.8%)外,上述其他因素均对中式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具有显著影响(p<0.05),仅pH(6.5)、大豆蛋白酶解物、NaCl和温度(60 ℃)对日式酱油二次沉淀生成量有显著影响(p<0.05);中式高盐稀态酱油15种游离氨基酸含量及其平均疏水值(HΦavg)显著低于日式酱油相应值;中式高盐稀态酱油中大豆球蛋白中的B3亚基(敏感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日式酱油(未检出)。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大豆球蛋白G4蛋白B3亚基是中式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形成的关键物质,中式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可能是通过B3亚基-Fe3+/Fe2+-多酚复合物和B3亚基-大豆多糖-Na+-Cl-复合物途径形成。上述研究结果将为解决中式高盐稀态酱油二次沉淀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对比分析了1种黑豆酱油和4种黄豆酱油中总酚、总黄酮、色深物质、氨基酸态氮、无盐固形物、还原糖、总糖、总酸和游离氨基酸等成分的含量及两类酱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力和金属离子螯合能力。此外,采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了5种酱油的抗氧化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除氨基酸态氮、无盐固形物、游离氨基酸外,黑豆酱油的其他6种活性成分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p<0.05);除金属离子螯合能力外,黑豆酱油的其他3种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酱油中总酚、总黄酮和色深物质是造成5种酱油抗氧化活性存在显著差异的主要原因,聚类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均表明黑豆酱油的综合品质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因此黑豆酱油的综合品质显著高于其余4种黄豆酱油。上述研究结果可为黑豆酱油抗氧化活性的深入研究和消费者选择合适的酱油提供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