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3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现有的茶多酚分离制备工艺大多采用有机溶剂或大孔树脂,给产品带来了有机溶剂残留的安全隐患。本文概述了茶多酚的生产工艺及其残留溶剂的检测方法,主要介绍了直接进样气相色谱法、顶空气相色谱法和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这三种方法在残留溶剂测定中的应用进展;提出有必要研究有机溶剂多残留快速检测技术,制定限量标准,提升加工工艺。  相似文献   
2.
针对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Epigallocatechin gallate)稳定性差、易氧化降解的问题,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对其进行包载,建立EGCG稳态体系的制备工艺,并对产品微观形态及离心稳定性进行考察,进而通过喷雾干燥对其微胶囊化包埋,得到了粒径均一、稳定性较好的EGCG微胶囊。结果表明:在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sodium starch octenyl succinate)添加量70.0 g、水相油相比8:1 (g/g),剪切速率9000 r/min,剪切时间3 min条件下制备EGCG单层乳液,其离心稳定性系数可达0.138;在阿拉伯胶浓度15%,9000 r/min剪切3 min条件下,进一步制备而得的EGCG多层乳液稳定性较高。经喷雾干燥所得微胶囊的粒径在1~10 μm,其包封率达53.5%±0.5%,呈表面有褶皱无裂痕的椭球状,具有较好热力学稳定性。本研究为提高茶多酚稳定性,拓宽茶多酚产品应用领域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速溶普洱茶行业现状,为规范固态速溶普洱茶产业,制定固态速溶普洱茶行业标准提供市场依据。方法通过对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与55个速溶普洱茶生产企业60个企业标准理化指标和安全性指标的综合分析,确定各理化指标的基本数值范围和企业标准涉及的安全性指标种类,并对国家标准与相关企业标准进行对比。结果水分含量在8%~15%的企业标准数量占调查企业标准总数的61.36%,总灰分含量在15%~25%的企业标准数量占调查企业标准总数的78.82%,茶多酚含量在10%~20%的企业标准数量占调查企业标准总数的69.35%;安全性指标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结论固态速溶普洱茶行业标准可结合现有固态速溶茶国家标准和产业实际需求进行制定。  相似文献   
4.
茶黄素是红茶发酵过程中儿茶素类组分氧化聚合的产物,是红茶品质优劣的标志性成分之一。茶黄素具有独特的苯骈卓酚酮结构和更多的酚羟基团,具有多种功能活性,在抑菌性能方面有时优于儿茶素和其他多酚类成分。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在茶黄素抑菌活性领域的研究进展,从抑菌谱系(细菌、真菌、病毒)、作用机制、应用范畴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综述和分析总结,发现茶黄素作为天然来源的广谱抑菌剂,在与人类相关的多种致病菌干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从天然抑菌剂终端价值开发角度对其可能应用途径进行了展望,以期为茶叶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技术研究深入开展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3种不同甘草叶的主要化学组分构成,为深加工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化学分析法和光谱分析法测定光果甘草、胀果甘草和乌拉尔甘草3个品种甘草叶中的氨基酸、总黄酮、粗脂肪、纤维素、蛋白质、生物碱及矿质元素等化学成分含量,并采用DPPH法对甘草叶浸提液进行了抗氧化活性分析。结果 3种甘草品种中,光果甘草叶的纤维素、黄酮含量最高,抗氧化活性最强;乌拉尔甘草叶的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生物碱含量等高于光果甘草和胀果甘草品种;胀果甘草叶中矿物元素含量值最高。同一种植区域其不同品种间在营养和化学组成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结论根据不同的精深加工及下游需求,进行合理的甘草叶开发。  相似文献   
6.
考察了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氧化钙用量、乙醇溶液浓度、超声辅助时间对胡杨叶水杨苷提取率的影响。采用Box-Behnken设计,以筛选出的显著因素氧化钙用量、超声辅助时间、乙醇浓度为自变量,水杨苷提取率为响应,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响应面及综合分析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19min、CaO加入量1.02:10(w/w)、乙醇浓度71.4%、温度75℃、料液比1:25、提取时间60min,上述条件下水杨苷的实际提取率可达86.3%。  相似文献   
7.
针对我国茶叶深加工产业发展现状、面临问题进行了梳理剖析,并结合近年来的研究基础提出了茶叶深加工产业健康发展的一些举措:控制深加工原料的质量安全性;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的贡献度,加大茶资源"跨界开发"力度;促进深加工领域的科技成果转化,提高跨界产品的产业化程度和扩大茶叶深加工初级产品的应用程度,提高市场对产业的拉动力;完善深加工领域标准体系等等,真正带动茶叶产业迎来一个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相似文献   
8.
使用茶与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仪对所采集的碎茶和茶制品的紧密堆积密度进行测定,比较振动次数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测定方法的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片末型碎茶在振动15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颗粒型碎茶在振动10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茶制品在振动100次后,紧密堆积密度基本达到稳定值。对于碎茶和茶制品的紧密堆积密度连续测定10次后,其结果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碎茶紧密堆积密度测定,振动次数宜选用150次;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振动次数宜选用100次。所建立的测定方法对于碎茶和茶制品紧密堆积密度测定结果的重复性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冷泡茶是一种具有便捷、健康等特点的新型茶叶品类,为规范和指导消费者科学冲泡饮用冷泡茶,以夏秋冷泡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冲泡条件对冷泡茶主要品质成分的浸出规律和感官品质影响。随后采用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为指标对冲泡条件进行优化,进一步运用模糊数学评价法对感官评分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冲泡水温升高,茶汤中C、EC、ECG、EGC、EGCG和水浸出物含量相对增加,当茶水质量比为1∶100,冲泡时间为8 min时,儿茶素和水浸出物均达最大值,且儿茶素的浸出类型主要以非酯型儿茶素C、EC和酯型儿茶素ECG为主,其中EC含量最高。另外,茶水质量体积比为1∶50、1∶100和1∶150,冲泡时间为2 min、4 min和6 min,冲泡水温为4℃、10℃和20℃,冷泡茶的综合感官评分均较高。基于单因素实验结果 ,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评价优化的最佳冲泡条件为茶水质量体积比1∶100,冲泡温度20℃和冲泡时间6 min下,所得冷泡茶的汤色、香气和滋味俱佳,感官评分最高。  相似文献   
10.
天然保鲜剂具有健康安全的特点,但单一天然保鲜成分效果有限。为提升天然保鲜剂的保鲜效果,以抗氧化性为指标,通过Plackett-Burman(PB)设计实验从6种天然保鲜成分中筛选出3种:茶多酚(纯度70%)、ε-聚赖氨酸盐酸盐(ε-Polylysine hydrochloride, ε-PL)、乳酸链球菌素(Nisin),并结合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 design(BBD)响应面实验设计,确定保鲜剂的最佳复配方案。将此配方应用于培根保鲜中,通过对pH值、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的检测发现,此复合保鲜剂可以有效地抑制细菌生长,保鲜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