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1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确定大米反演峰的含义和大米冻融过程中水分迁移变化规律。方法 以苏州地产粳米(苏香粳100)为研究对象, 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作为检测手段, 分析不同温度(?30、?18、0、4、10、15、20 ℃)对弛豫时间、峰总面积、峰面积比的影响, 进而研究分析冻融过程中温度变化对大米本身的水分状态变化的影响。结果 大米中结合水与自由水在冻融过程中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转化; 降温过程中大米结合水含量先降低再升高后降低, 升温过程中大米结合水含量逐渐升高; 15 ℃时大米自由水含量最低。结论 15 ℃适合大米贮藏, 冷冻大米可以长期贮藏, 适宜解冻后蒸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金属–有机框架材料(Metal Organic Frames, MOFs)的合成方法及其在食品包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介绍和分类总结,为MOFs基功能性食品包装材料的设计和制备提供新的见解,并推动MOFs在食品包装领域中的实际应用。方法 介绍了MOFs材料的合成机理,概述了共沉淀法、扩散法、溶剂热法、微波合成法等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根据功能分类介绍了MOFs及其复合材料在抗菌、保鲜、催熟、检测等食品包装领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MOFs在食品包装应用中的挑战和机遇。结论 可以对MOFs的组成和结构进行设计和调整,从而获得丰富的物化特性,以实现食品包装所需的特定功能。MOFs材料在未来功能化、智能化食品包装领域中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产业化前景。  相似文献   
3.
微孔自发气调包装对冠玉枇杷的保鲜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微孔自发气调包装对枇杷品质及风味特性的影响,本文以冠玉枇杷为试材,分别研究了双向拉伸聚丙烯(BOPP)微孔包装与聚乙烯(PE)自粘膜普通包装在温度(6±0.5)℃,相对湿度90%~95%的冷藏环境下对枇杷感官品质、理化品质及挥发性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PE自粘膜普通包装相比,微孔包装具有较好的自发气调效果(O2:12.40%,CO2:7.80%),枇杷果实失重率仅为1.24%、腐烂率为10.00%,商品率达90.00%;可溶性固形物高出普通包装5.67%,葡萄糖、果糖、山梨醇含量分别高出4.13%,4.51%,51.34%,蔗糖含量低30.99%;味觉指标中酸味高出25.04%,甜味、鲜味分别低20.32%、27.17%。微孔包装的枇杷产生的挥发性物质少于普通包装,对香气值贡献最大的己醛、(E)-2-己醛含量分别高出1.10倍和39.59%。结论:微孔包装可延缓枇杷果实理化品质的下降,降低可溶性单糖和山梨醇含量损失,延缓味觉指标的变化,抑制贮藏后期挥发性物质种类的增加,保留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在提高商品性的同时延迟枇杷风味的下降,作为枇杷果实采后保鲜零售包装有潜在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毒死蜱在茶园的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室内检测和田间试验方法,对45%毒死蜱乳油在茶叶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进行研究。样品采用含体积分数1%乙酸的乙腈溶液超声提取,分散固相萃取净化,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法测定。结果在0.005~2.0 mg/L范围内,毒死蜱的质量浓度与其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大于0.9990;添加浓度为0.01、0.2和1 mg/kg时,毒死蜱在茶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1.7%~110.7%,RSD小于10%,检出限、定量限分别为0.003 mg/kg、0.01 mg/kg。施药剂量为有效成分540~1080 g/hm2时,毒死蜱在茶叶上的残留量与施药剂量密切相关,施药后初期残留量迅速降低,而后平缓下降,消解动态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模型,半衰期为3.78 d~4.16 d,施药后21 d,残留量小于0.1 mg/kg。结论毒死蜱为适于在茶园使用的农药品种,参照欧盟茶叶上毒死蜱的最大残留限量标准(MRL),45%毒死蜱乳油按常规方法喷雾,制剂有效成分用量不超过1080 g/hm2,施药1次,安全间隔期大于21 d,在茶叶上的残留是安全的。但由于毒死蜱在茶树上尚未登记,因此不建议在茶园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苏香粳大米的风味特征和适口性,采用气相离子迁移谱(Gas phase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 GC-IMS)和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电子鼻(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 electronic nose,MOS E-nose)技术研究不同品种、生态区、干燥方式下大米的风味差异,对其挥发性物质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苏香粳大米的挥发性风味特征,并对大米的外观品质和食用品质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电子鼻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的总贡献率分别为99.08%和96.69%,通过整体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可有效区分粳稻品种、不同生态区与干燥方式;GC-IMS共检测出61种物质,能定性的47种,其中苏香粳100大米的酯类和2-乙酰基吡咯啉含量较高,香味突出,产地环境改变和低温烘干可以提升挥发性物质含量尤其是香气物质。苏香粳大米蛋白质含量、精白度和亮度(L值)、硬度、胶黏性、咀嚼性均高于同一成熟期的大米品种,不同产地环境下大米外观品质和蒸煮特性存在显著差异,低温烘干方式显著提升大米的适口性指标。因子分析提取出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74.4%,第一主成分对应的主要贡献品质指标是硬度、咀嚼性、胶黏性,第二主成分对应的主要贡献品质指标是L值、a值、b值、蛋白质含量。本研究为苏香粳系列大米推广应用、不同生态区优质栽培以及干燥方式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的苏南地区农田土壤中多氯联苯(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PCBs)的含量、组成分布等污染特征。方法采集苏南某地区的茶园、果园、稻田、菜地4种功能区共87个土壤样品,运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其PCBs残留特征。结果研究区域中4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的农田土壤的多氯联苯污染状况存在一定差异,PCBs检出率为菜地稻田茶园果园,而PCBs总量为稻田菜地果园茶园,且四者的PCBs同系物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茶园、果园和菜地土壤中PCBs同系物的组成比例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为中氯高氯低氯,而稻田土壤中PCBs同系物的比例为中氯低氯高氯。结论该研究区域不同利用类型下农田土壤中PCBs的含量、组成等污染特征存在差异,且水稻田的PCBs污染生态风险更高,高氯化PCBs同系物占比更低, PCBs污染特征呈高度聚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微孔包装与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对香椿货架期品质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微孔包装(孔径:100μm、孔数量:11)、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处理电压:45 kV、处理时间50 s、处理极距60 mm)与复合处理对货架温度10℃,相对湿度75%条件下的香椿失重率、腐烂率、感官评分、外观色泽、呼吸速率、嫩茎剪切力、电子鼻嗅感特性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微孔包装与冷杀菌复合处理能明显延缓香椿的质量损失,抑制a值的下降和嫩茎剪切力的增加,微孔包装能够延缓香椿腐烂率上升,保持较高的感官评分,减缓亚硝酸盐含量的上升,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方差贡献率达95.28%,贮藏8 d的不同处理的香椿被明显区分,在同时分析贮藏时间和不同处理2个变量时,线性判别分析的总贡献率只有60.73%。结论微孔包装和低温等离子体冷杀菌复合处理可延缓香椿的品质劣变,保持良好的外观品质和风味,维持其4~6 d的货架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冷藏对枇杷果实风味品质的影响。方法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HS-SPME/GC-MS)、液相色谱和电子舌检测技术,研究冠玉枇杷在温度为(6±0.5)℃,相对湿度为90%~95%的环境下果实的滋味特性、酸度、糖组分含量及挥发性物质的变化情况。结果 电子舌检测结果表明,在贮藏过程中枇杷的酸味下降明显,贮藏14 d后味觉指标发生显著变化,主成分1的方差贡献率达到85.17%,酸味、甜味与可溶性固形物、pH值呈高度相关性,与可溶性糖缺乏关联性。蔗糖含量在冷藏过程中表现为持续下降趋势,质量损失率为56.7%。HS-SPME/GC-MS结果表明,在枇杷果实中共检测出37种挥发性物质,其中醛类化合物为枇杷的主要挥发性成分,相对含量接近40%。挥发性物质的种类和含量随着贮藏时间会发生变化,己醛的相对含量会降低,(E)-2-己醛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在冷藏过程中,冠玉枇杷果实的酸味明显下降,蔗糖含量显著减少,主要香气成分己醛和(E)-2-己醛可以作为枇杷采后贮藏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并且在贮藏14~21 d期间是风味变化较为明显的阶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天然提取物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活性的抑制效应。方法采用抑制率、抑制动力学以及荧光淬灭等方法研究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的作用。结果枇杷幼果总黄酮对脂肪酶有较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为(54.51±4.07)μg/mL,以竞争性与非竞争性相混合的方式抑制脂肪酶活性,且枇杷幼果总黄酮能抑制脂肪酶的荧光强度。结论枇杷幼果总黄酮提取物能与脂肪酶结合,进而抑制脂肪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10.
采用Alcalase碱性蛋白酶在50、60℃下以不同酶底比(1∶100、2∶100和3∶100)分别制备水解度(DH)为5%、10%和15%的大豆蛋白水解产物。考察水解反应动力学以及水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并且采用HPLC表征水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变化。结果表明:碱性蛋白酶在所考察的条件下水解大豆蛋白,符合指数形式动力学方程;水解产物水解度从5%增加到15%,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分别由17.07%、16.28%增加到31.84%、64.85%;大豆蛋白经碱性蛋白酶水解至相同水解度时,在同一温度下,随着酶底比的增加,水解产物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三氯乙酸可溶性氮含量增加,水解产物中相对分子质量大于10 k D的肽段比例逐渐减小,小于0.5 k D的肽段比例逐渐增大。同一种酶水解同一种蛋白质,虽然水解反应动力学均符合指数形式动力学方程,但是当大豆蛋白被水解至相同水解度时,不同条件下制备的水解产物的性质与结构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