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3篇
冶金工业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转炉炼钢过程自动控制的先进技术,认为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转炉炼钢的效率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生产率不断提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转炉炼钢的优越性,对扩大产品种类、冶炼精细的品种钢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液压力过滤苛化站是我公司从芬兰AHLSTR0M公司引进 ,于 1991年投产使用的碱回收成套设备。具有碱回收效率高 ,绿液消耗适应性强、碱流失小、节能又环保等特点。配套的自动化仪表也具有许多先进的技术性能 ,系统可高精度地实现许多自动控制过程。然而 ,遗憾的是系统中没有“乳液苛化度”这一关键工艺参数的在线检测仪表 ,工艺人员无法对该参数进行实时监视 ,自动调节系统因缺少必要的环节无法构成 ,至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笔者根据工艺人员的操作实践 ,完成了一套乳液苛化度间接检测与自动调节系统 ,介绍给广大造纸同行 ,以供参考。1 …  相似文献   
3.
我公司碱回收厂现有四台运行的喷射炉 ,其中三台是上世纪 70、80年代投产的老设备 ,配套的自动仪表系统都是早期的DDZ -Ⅱ型电动单元组合仪表 ,经过长期运行 ,普遍存在着指示精度低、故障率高、维护量大等问题。本文介绍的是对其所属仪表改造情况。1 设备的选型1 1 汽包水位调节选用两回路可编程调节器 -VCS - 92 0 ,采用蒸汽流量前馈串级调节方式 (传统的加减器、阻尼器和开方器都省掉 ) ,该表有 8个模入、4个模出通道 ,8个开入、8个开出通道 ,水位高、低报警信号 ,过热汽压力高报警信号 ,一、二次风量开方运算都由它执行。1 2 温度…  相似文献   
4.
在设备条件、现场操作环境等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邯钢中板厂从2003年7月份开始,产量直线上升。从操作环境的改善和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两方面出发,简要介绍了邯钢中板厂提高机时产量,达到增加产量创造良好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C84125普通轧辊车床的数控改造及数控应用,对数控系统作了简要的介绍。经过半年多运行结果显示,车床精度误差控制大幅度提高,表面光洁并具有镜面效果。  相似文献   
6.
启动冲击是造成带载启动机械设备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原因,本文设计了机电液一体化的软启动系统。为验证软启动系统的启动效果、评价设计的优劣、并求得最优化的启动参数,利用基于LabVIEW开发平台的虚拟仪器技术对软启动系统进行数据采集、实时显示、数据存储以及数据后处理。  相似文献   
7.
以酸碱含铜刻蚀废液为原料,聚乙烯醇(PVA)为分散剂,并采用添加可溶性铝盐络合共沉淀的方法制备了含铝铜的前驱体粉末,最终采用高温煅烧-氢气还原工艺制备了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粉末。采用激光粒度仪、SEM-EDS、XRD等研究了络合共沉淀过程中工艺参数对弥散铜粉末及Al_2O_3弥散相粒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控制络合共沉淀过程中的反应条件,可制备出粒度小于1.5μm且分布较窄的纳米Al_2O_3弥散强化铜粉末,最佳工艺参数为:母液浓度1.0 mol/L,沉淀氨水浓度20%(体积分数),反应温度70℃,p H值为7;调节分散剂的含量可控制弥散相的粒度及分布,PVA与铜离子的物质的量比为0.4∶1.0时,制备出的纳米Al_2O_3弥散相粒度小于100 nm,粒子间距100~200 nm;粉末经氢气烧结950℃保温60 min,烧结试样的密度为8.45 g/cm~3,硬度为115 HB。  相似文献   
8.
转炉炼钢工艺自动控制的新进展(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转炉炼钢过程自动控制的先进技术,认为随着这些先进技术的应用,转炉炼钢的效率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生产率不断提高,同时也充分发挥了转炉炼钢的优越性,对扩大产品种类、冶炼精细的品种钢和提高产品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邯钢线材厂的集体传动连轧机组孔型的设计方法,通过建立椭圆-圆孔型系统的数学模型,成功地设计出一套适合邯钢线材厂120mm×120mm方坯与150mm×150mm方坯交叉轧制的孔型系统,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劈裂转向节宏观断口形貌、显微组织、化学成分及淬火工艺分析,确认了淬火劈裂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