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减压和1-MCP处理对杨梅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减压保鲜的机理及1-甲基环丙烯(1-MCP)在减压保鲜上的应用,以宜兴杨梅为实验材料,常压冷藏处理为对照,研究1.5 kPa (3±1) ℃减压处理20 d、减压预处理12 h和减压预处理12 h结合1-MCP常压冷藏至20 d各处理组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减压处理20 d对降低杨梅腐烂率的效果最为显著,其次为减压预处理和减压预处理结合1-MCP组,且都优于常压冷藏对照组(P<0.05)。减压预处理和减压处理均可降低杨梅呼吸强度,维持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增加苯丙氨酸解氨酶(DAL)的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受影响程度较小,且减压处理和减压预处理均可抑制杨梅表面微生物的生长。结合1-MCP处理可以进一步抑制呼吸强度和保持相关酶的活性,降低杨梅的腐烂情况。  相似文献   
2.
不同品种薰衣草精油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产自新疆伊犁5个不同品种薰衣草按ISO6571-2008标准方法进行精油提取及含量测定,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其组分进行分析。含量测定表明:杂花、太空6号、太空7号、蓝白花、法国蓝精油含量分别为5.6%、3.2%、2.0%、1.8%、1.2%。组分分析表明:蓝白花品质较好,达国标要求;太空6号、太空7号、法国蓝3个品种组分接近,杂花品质最差,都与国标相差较大。  相似文献   
3.
探讨子实体抗氧化的物质基础。通过提取和萃取得到7种组分:水提物(WE)、醇提物(AE)、粗多糖(CP)、醇沉上清干物(RL)和二氯甲烷(MCE)、乙酸乙酯(EAE)、正丁醇(n BE)萃取物,采用FRAP值法测定体外抗氧化能力,分光光度法测定多糖、黄酮和多酚含量。结果表明:抗氧化活性物存在于醇提物中,抗氧化活性和多酚、黄酮含量有关,并呈线性正相关(R2为0.9977和0.9950),多糖在抗氧化中所起作用小,酚类、黄酮类为其主要抗氧化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不同处理对辣椒红素及辣椒碱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烘干粉碎、粉碎挤压造粒、晒干剪碎、烘干剪碎不同加工处理的辣椒样品为原料,通过分光光度法和RP-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处理对辣椒红素和辣椒碱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粉碎和挤压造粒辣椒红素含量较高为0.571g/kg和0.557g/kg,其次为晒干剪碎0.394g/kg,烘干剪碎辣椒最低为0.365g/kg;分光光度法测得辣椒碱含量较RP-HPLC法高,但二者趋势一致,烘干粉碎(0.415%和0.186%)粉碎挤压造粒(0.409%和0.175%)烘干剪碎(0.289%和0.138%)晒干剪碎(0.277%和0.125%)。烘干粉碎和粉碎挤压造粒都有利于提取,但粉碎挤压造粒更利于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5.
减压和1-MCP处理对蓝莓保鲜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减压保鲜和1-MCP在蓝莓保鲜上的应用,以东北"灿烂"蓝莓为试材,常压冷藏(4±1)℃为对照,3种处理:在(4±1)℃条件下,1.5k Pa减压处理21d;减压预处理12h;1-MCP处理,并常压冷藏至21d,探究4种处理的感官和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3种不同处理方式均能不同程度降低蓝莓的失重率和腐烂率,1.5k Pa预处理12h保鲜效果最好,其次是1-MCP处理,均优于超低压保鲜。相关性分析表明,蓝莓的腐烂率与失重率、呼吸强度呈正相关,而与TSS、总酚、黄酮、花青素等的含量及防御性酶SOD、CAT活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减压保鲜又称低压保鲜,是以降低贮藏环境压力为特点结合其他常规贮藏方法发展起来的新型保鲜技术。叙述了减压保鲜的基本理论和技术特点,对不同的减压处理的方式进行区分和比较,并回顾了减压保鲜的研究应用进展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减压保鲜技术未来研究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从山苍子油中提纯高品质柠檬醛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苍子油为研究对象,用GC-MS联用仪对山苍子油的重组分馏余物进行分析,用以香草醛为内标物的内标法对柠檬醛进行定量测定。采用分子蒸馏技术,先通过单因素试验,探讨蒸馏温度、蒸馏压力、物料流速对柠檬醛纯度及得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以柠檬醛纯度及得率的综合权重评分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水平组合。实验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蒸馏温度55℃、蒸馏压力0.18k Pa、物料流速15m L/min,在此条件下,柠檬醛的纯度高达98.0%,得率高达77.2%。经中试试验验证,此最佳工艺条件可以运用到工业化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常规粉碎对青花椒挥发油含量与成分的影响,本研究测定了不同粉碎程度的青花椒挥发油含量,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提取的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与整粒相比,细粉(80目,国标要求)挥发油损失高达34.2%,其中主要是烯醇类化合物的损失;粗粉(10目)对挥发油含量有较小影响,并且从粗粉挥发油中分离得到的化学成分最多,香气成分也更为丰富。本研究表明,粉碎粒度越细,挥发油损失越多,但适当粉碎则有利于香气成分的散出。  相似文献   
9.
研究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相等手段,对韩城大红袍花椒中的挥发油含量组成以及麻味物质羟基-α-山椒素含量进行测定,并以此分析比较不同干燥方法以及粉碎等过程对大红袍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晒干和烘干大红袍中挥发油含量分别降低16.00%和38.57%,其中萜烯类成分含量降低18.48%和17.65%,而醛酮类成分升高16.35%和16.30%。粉碎加工处理虽然会对大红袍中挥发油带来显著损失,但将有效地促进大红袍中麻味成分的提取。大红袍粉碎至国家标准要求的80目细度时挥发油损失56.46%,而羟基-α-山椒素得率则提高48.46%。  相似文献   
10.
对来源于不同生产流通环节花椒样品的霉菌污染情况和毒素残留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所采集的25个样品中,68%存在霉菌总数超标,粉末样霉菌污染程度明显高于颗粒样,菌落总数达3.4×103 cfu/g;塑料密闭包装条件下,4℃冷藏样品污染霉菌菌落总数较常温储藏的高2~10倍,达2.4~6.6×103 cfu/g;样品中黄曲霉素和赭曲霉素含量与霉菌污染程度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辐照处理能够有效减少花椒中活菌数目,但对霉菌毒素含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