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2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大背景下,闽南师范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通过找准自身专业的发展定位,实施“一基·二核·三型·四结合”的专业建设创新模式,即:狠抓“一个基础(思政教育)”,共振“两个核心(师资队伍与人才培养)”,构建“三种型式(教研型、服务型、创新型)”,注重“四项结合(教师特长、专业特色、学科特征、双创融合)”。在这种创新模式推动下,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在师资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同时,在后期建设中坚持以“一基”为动力,以提升“两核”为重点,以推动“三型”为落脚点的实践思路,严格对标看齐,勇于改革创新,以期为食品专业建设提供理论参考和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2.
吕雅娟  李变花 《广州化工》2010,38(12):291-291,305
化学作为医学院校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后续生物化学、免疫学、药理学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针对化学课程的专业特点和医学院校的教学现状,从教师定位、教学手段、教学思路等方面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3.
在新工科浪潮的背景下,“四新”融合的食品专业“三创”教育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通过分析改革背景,理清改革的实施思路,明确改革的具体任务,创新“四新”融合的“一基三构”食品专业“三创”教育与实践举措,即革新“四新”融合的基于“设计思维”视域下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一基),构建开源、开放的“三创”实践平台,构建“师生共创”模式教育教学新生态体系,构建“产教研融合”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三构),探索食品专业新工科建设与“三创”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与实践路径。同时,基于制度、师资、经费、平台、“四新”融合及对外交流的保障举措,为食品专业“一基三构”的“三创”融合改革提供支撑,最终为全面提升高素质复合型新工科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及地方经济发展、为闽南乃至闽台食品产业创新提供不竭动力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