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本实验以黄曲霉CV—1号为始发菌株,采用紫外线、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等物理化学诱变剂进行单因子和复合处理,最后选得CV-1-15-8诱变株。该菌株与始发菌株相比,保持了CV-1号的培养优良性能,且蛋白酶(酸性、中性和碱性蛋白酶)、糖化酶、果胶酶等酶活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本实验定对诱变株CV-1-8的酶系进行了分析,并找出了产酶高峰。  相似文献   
2.
一、前言目前,国内酱油酿造行业基本上采用的是低盐固态发酵工艺。由于低盐固态工艺发酵周期短、温度高,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生长繁殖,因而成品酱油风味差。为了寻找提高酱油风味的途径,我们作了一些探讨:在淋油后的原油中加入耐高渗酵母菌和乳酸菌。通过常规理比分析、气相色谱分析和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分析证明:以上工艺是切实可行的,特别适合于发酵后期不能降温、有益微生物无法添加的工厂. 二、试验材料与方法1.菌种产脂酵母8号:由山东玉堂酱园什锦酱菜中所分离。乳酸菌3号:由低盐固态酱醅中所分离。2.培养基米曲汁培养基:制作过程略。瓜干面糖化液:稀释成12°Bx。乳酸菌培养基(Lactobacillus medium): 胰胨15g、蛋白胨10g、氯化钠4g、硫酸钠0.2g、  相似文献   
3.
该试验,为了提高低盐固态酱油的产量和质量,针对性地选育了CV-1-8号,黑曲1号和78B_2曲霉及产酯酵母8号,进行多菌种发酵,初步取得了增产酱油7%左右和提高产品质量的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国内酱油酿造绝大多数工厂均采用低盐固态工艺。由于此工艺发酵周期短,温度高,不利于有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因此成品酱油与传统酿造酱油相比,风味差,质量低。为了提高低盐固态酱油的质量和风味,我们有针对性地选育了曲霉和产酯酵母,并用于大生产,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