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33篇
金属工艺   3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废锌锰电池中含有汞、镉、锌、铜、锰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导致金属资源浪费。我国每年报废50万吨废锌锰电池,若能全部回收利用,可再生锰11万吨、锌7万吨、铜1.4万吨,是相当可观的资源。  相似文献   
2.
废锌锰电池中含有汞、镉、锌、铜、锰等重金属,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导致金属资源浪费.我国每年报废50万吨废锌锰电池,若能全部回收利用,可再生锰11万吨、锌7万吨、铜1.4万吨,是相当可观的资源.  相似文献   
3.
根据仪器分析实验的特点,为解决仪器分析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成绩考核、实验内容设置、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对仪器分析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4.
采用水热合成技术,以Ni(Ac)2和Co(Ac)2和硫脲为前驱体合成了NiCo2S4化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以及旋转圆盘电极(RDE)分别表征了样品的微观特征和电催化性能。NiCo2S4化合物具有立方结构,聚集成球状颗粒,分散性较好。在0.5 mol/L H2SO4中,NiCo2S4催化剂对氧还原反应(ORR)呈现明显的电催化活性,高于同法合成的CoS2和NiS,开路电位为0.75 V(vs.NHE),氧分子按照4电子机理还原生成水。  相似文献   
5.
以介孔SBA-15为硬模板,利用硝酸铁和蔗糖一步浸渍的方法,通过纳米刻蚀合成了Fe3O4与介孔碳纳米粒子复合体(Fe3O4/介孔碳复合体),对复合体进行吸附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磁性分离研究,实验表明,Fe3O4/介孔碳复合体有较好的吸附分离性能。  相似文献   
6.
采用硝酸铝和硝酸锌为无机原料,以嵌段聚合物P123为表面活性剂,自组装法合成了介孔结构的铝酸锌尖晶石纳米粉体。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氮气吸附-脱附比表面测定仪对铝酸锌样品进行表征,样品为单一尖晶石相,而且具有介孔结构,500℃焙烧的铝酸锌样品比表面积最大,比表面积为98.4m2·g-1。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及抗氧化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超声波法辅助提取紫薯花青素的工艺条件,考察了提取液浓度、水浴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4个因素对紫薯中花青素提取率影响,优化了紫薯中花青素的提取工艺。结果表明,紫薯花青素最佳提取工艺是:功率为300W超声波辅助提取时间60min、水浴温度40℃、料液比1∶25、乙酸体积分数15%。在最佳组合条件下,紫薯中花青素提取得率最大。同时,对花青素进行了清除羟基自由基的抗氧化性能力研究。结果表明,pH为7.0时,花青素具备较好的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紫薯花青素抗氧化能力强于抗坏血酸。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些年来国家对环境治理力度的不断增强,治理手段的不断更新,介孔碳也凭着其特有的组成和结构,在催化、吸附分离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尤其在污水的处理中更是受青睐。本文主要从介孔碳的合成方法及在水处理领域的研究方面,综述了介孔碳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以期望为我国污水处理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选取二氯化钴和硫脲为钴源和硫源,以自制的还原氧化石墨烯(rGO)为载体,采用回流法在乙二醇溶剂中一步合成出Co3S4/rGO复合物。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拉曼光谱(Raman)等手段对催化剂进行结构与形貌表征。结果表明:Co3S4/rGO样品中生成了具有立方结构的Co3S4细小晶粒,生长在rGO上的Co3S4晶粒发生聚集,具有较好的分散性。Co3S4/rGO的拉曼谱图的峰强比(ID/IG)为0.92,Co3S4对石墨烯结构无明显影响,石墨烯起到载体作用。在0.5mol/L H2SO_4电解液中,线扫伏安测试表明,Co3S4/rGO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氧还原催化性能,氧还原起始电位为0.75V(vs.RHE),在动力学电位区,Tafel斜率和传递系数分别为119.5mV和0.49,氧分子在Co3S4/rGO催化剂上按四电子机理直接还原成水。  相似文献   
10.
为更好地适应绥化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物理化学实验课的实际情况,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了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应用,改革物理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强化学生的动手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并且完善了我校物理化学实验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