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真空腌制和传统腌制加工过程中腊肉质量变化规律。对两种腌制方式腊肉在不同加工阶段的水分和食盐含量、亚硝酸钠残留量、微生物指标、颜色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及相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腌制完成后,真空腌制和传统干腌样品的水分含量分别下降16.5%和20.5%;食盐含量分别升至5.9%和5.2%;真空腌制的样品与传统干腌法的相比L*值高2.1%,a*值低12.2%,b*值差异不显著,菌落总数较低,球菌成为主要的优势菌种。烘烤烟熏完成后,与传统干腌法相比,真空腌制的腊肉样品水分、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含量更高;L*值高于传统干腌法,a*、b*值较低,使得腊肉色泽更佳,肉质呈愉悦的玫瑰粉红色;真空腌制腊肉中球菌和霉菌的数量高于传统干腌法,成为优势菌种,其他菌种的差异性不显著。加工过程中,同一阶段真空腌制的样品检测出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及相对含量均高于传统干腌法。因而真空腌制能起到提高腊肉的保水性、促进腌制剂的吸收及改善腊肉风味和颜色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湖南湘西腊肉为研究对象,比较工厂快速烘烤烟熏和农家传统风干烟熏过程对湘西腊肉挥发性成分的影响。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分别对工厂快速烘烤方式的腌制结束、烘烤烟熏2 d、6 d三个阶段进行取样分析和农家传统风干烟熏的腌制结束、烟熏5 d、15 d、30 d后四个阶段的腊肉进行取样分析,比较两种加工方式成品挥发性成分的差别。在工厂和农家加工过程中分别鉴定出73种和76种挥发性成分,分析得出湘西腊肉大致挥发性成分为酯类、酸类、醛类、酮类、酚类和烃类。工厂加工腊肉成品中主体挥发性成分是酚类、醛类和烃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62.50%、8.95%和5.08%;农家加工腊肉成品中主要挥发性成分有酚类、酯类和烃类,其相对含量分别为14.80%、0.91%和0.68%。工厂加工成品的挥发性成分在种类和相对含量上均高于农家加工成品。  相似文献   
3.
干酪乳杆菌增殖培养基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干酪乳杆菌培养液单位体积的菌数,以MRS肉汤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Box-Benhnken试验优化增殖培养基组成。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干酪乳杆菌培养基的最佳碳源为葡萄糖和乳糖质量比为1∶1的混合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提取粉,最佳生长因子为黄豆浆。响应面试验得到最佳添加量为混合糖3.77%,酵母提取粉1.49%,黄豆浆3.96%。在该增殖培养基中培养24h得到培养基活菌数为2.81×1012 CFU/mL,比优化前提高了8.21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