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溶剂置换法制备茶多酚纳米脂质体,探讨茶多酚纳米脂质体的加入对大鲵皮明胶膜物理性能和自由基清除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茶多酚纳米脂质体复合膜在电镜下整体呈现规整、致密的孔隙形态。与空白膜相比,复合膜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显著增加,而水蒸气透过率和透明度显著下降。在贮藏期内(0~28 d),复合膜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能力高于空白组。因此,大鲵皮明胶膜引入茶多酚纳米脂质体后,可提升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自由基清除活性,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益生菌能产生多种具有抑菌活性的代谢产物,且均具有广谱的抑菌效果,能够满足人们对抗菌药物绿色、健康的要求,有望成为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微生物源抑菌剂。益生菌所产代谢产物种类繁多,主要有有机酸、细菌素、过氧化氢等,其抑菌机理多样,不仅能够破坏病原菌细胞壁膜结构,影响膜电位;还能在胞内破坏生物大分子,干扰菌体代谢,或影响DNA、RNA生物活性;也可以竞争病原菌中生长相关物质结合位点,阻止细胞生长分裂。该文有望对益生菌代谢产物作为新型抑菌活性物质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研究旨在探讨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和减毒作用,揭示原儿茶酸抑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生长曲线、核酸与蛋白质泄漏量、丙二醛(MDA)含量,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副溶血弧菌形态的变化,来评估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抑菌活性及其对细胞膜完整性和通透性的影响。同时,通过检测亚抑菌浓度(Sub-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SICs)下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毒力因子合成的影响,研究原儿茶酸对副溶血弧菌的毒力衰减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原儿茶酸的MIC为2 mg/mL,经MIC浓度原儿茶酸处理后,副溶血弧菌发生严重内陷和破裂,上清液中核酸、蛋白质、MDA含量分别是对照组的2.65倍、1.94倍和10.05倍。此外,原儿茶酸在浓度为1/4 MIC时对胞外多糖、胞外蛋白酶、生物被膜的抑制率分别为40.57%、19.79%和26.04%,在浓度为1/2 MIC时的抑制率分别为52.85%、28.38%和34.69%。原儿茶酸主要作用于细胞膜,通过影响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抑制副溶血弧菌的生长,在亚抑菌浓度下便可有效减弱副溶血弧菌毒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硫酸亚铁为铁前驱体,废弃烟叶提取物为还原剂,将吸附于酵母菌上的Fe(II)原位还原,制备酵母菌载的纳米铁。以2,4,6-三氯酚(2,4,6-TCP)去除为目标,考察烟叶提取溶剂、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所制备的纳米铁去除2,4,6-TCP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亚铁盐)∶m(酵母菌)=0.30∶1.00时,在室温下,加入烟叶水提取物,在室温下反应5 h制备的纳米铁适于去除2,4,6-TCP。  相似文献   
5.
以酵母菌为载体和分散剂,烟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原位还原FeSO_4合成酵母菌载纳米铁。以Cr(Ⅵ)去除为目标,考察提取溶剂、固液比、提取方式、提取时间以及烟叶提取液用量、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合成反应时间对酵母菌载纳米铁去除Cr(Ⅵ)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20(g∶mL)的烟叶乙醇提取液还原亚铁盐的能力最强,而室温振荡提取2 h与超声提取30 min的烟叶乙醇提取液还原性能相当;当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为1∶10时,加入烟叶乙醇提取液在室温下反应5 h合成的酵母菌载纳米铁最适于去除Cr(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