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6篇
轻工业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酶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介绍了现代酶工程基本技术,酶制剂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近况。酶工程作为一项高新技术将为食品工业的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姜酮酚辛辣刺激性强,口服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姜酮酚纳米乳液。以吐温80为乳化剂,考察菜籽油质量分数对粒径、电位、游离脂肪酸释放率、及生物可及率的影响。结果证实纳米乳液粒径随菜籽油质量分数增大明显增大(p<0.05),Zeta电位无显著性差异;当菜籽油质量分数过小,即乳液过于粘稠时,会减缓油滴的消化速度。随菜籽油质量分数增大,生物可及率的提升效果越好。当菜籽油质量分数为20%时,姜酮酚的生物可及率比对照组提升了74.70%。  相似文献   
3.
目的 建立一种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生中白藜芦醇的含量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用85%乙醇提取,用氨丙基SiO2微球材料填充固相萃取净化小柱富集,乙醇作为淋洗溶液,吹干后用0.2 mL甲醇定容检测。采用 C18色谱柱,以乙腈和水为流动相等度洗脱分离,检测波长为306 nm检测。结果 该方法在0.1~10 μg/g的范围内,白藜芦醇线性关系良好(r2>0.999),检出限为 0.017 μg/g,定量限为 0.056 μg/g;加标回收率为90.4%~107.2%,相对标准偏差为1.3%~8.3%。运用该方法对30份花生样品检测,其白藜芦醇含量范围在73.24~548.51 μg/kg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成本低廉,且操作简单、快速,满足花生中白藜芦醇定量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1-脱氧野尻霉素(DNJ)是从桑叶中发现的一种天然生物碱,由于其结构与葡萄糖相似,可竞争性抑制糖苷酶活性,从而显著降低多糖的降解水平。本试验采用分子对接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从PTP1B、PPARα、PPARγ、α-淀粉酶(α-Amylase)和α-葡萄糖苷酶(α-Glucosidase)等蛋白中确定了DNJ的作用靶标,并阐明其作用模式。结果表明,α-Glucosidase与DNJ的结合力有绝对优势,进一步的氢键分析和能量分解结果表明,Glu268、Asp330和Asp199是关键残基,在DNJ与α-葡萄糖苷酶结合中有重要作用,其作用方式是形成稳定的氢键作用,静电力作用和极性溶剂化能是主要的结合力来源。DNJ小分子通过与上述关键残基的作用稳定结合在α-葡萄糖苷酶口袋内部,从而抑制α-葡萄糖苷酶的生物活性,发挥降血糖作用。上述研究从分子结构层面阐明了DNJ和α-Glucosidase的作用模式,为基于DNJ结构进行理想药物的设计和小分子数据库的虚拟筛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运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光谱法,研究桑叶提取物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DNJ)对α-葡萄糖苷酶的作用。结果发现:DNJ与α-葡萄糖苷酶反应的半抑制浓度为0.297 μg/mL,作用类型为竞争型抑制;其与α-葡萄糖苷酶主要通过静电吸引力相互作用形成基态复合物,并使α-葡萄糖苷酶的内源荧光猝灭;DNJ与α-葡萄糖苷酶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的过程是熵驱动的吸热反应,静电吸引力是两者结合反应的主要驱动力。不同温度(273、298、310 K)条件下荧光猝灭常数(Ksv)分别为1.48×104、1.29×104、1.12×104 L/mol。DNJ使α-葡萄糖苷酶的构象发生变化,且使其二级结构重新排列;诱导酶活性口袋关闭,不利于底物结合到活性位点,推测这可能是DNJ抑制α-葡萄糖苷酶活性从而降低血糖水平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采用液相还原法,以硫酸亚铁为铁前驱体,废弃烟叶提取物为还原剂,将吸附于酵母菌上的Fe(II)原位还原,制备酵母菌载的纳米铁。以2,4,6-三氯酚(2,4,6-TCP)去除为目标,考察烟叶提取溶剂、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所制备的纳米铁去除2,4,6-TCP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亚铁盐)∶m(酵母菌)=0.30∶1.00时,在室温下,加入烟叶水提取物,在室温下反应5 h制备的纳米铁适于去除2,4,6-TCP。  相似文献   
7.
采用纳米脂质体法制备高含量白及多糖脂质体,并研究其与酪氨酸酶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制备的白及多糖脂质体平均粒径为5.72μm,粒径分布均匀;当浓度为12.8mg/mL时,白及多糖脂质体对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为51%,半抑制浓度为11.56mg/mL。光谱分析表明,白及多糖脂质体与酪氨酸酶发生了相互作用,结合常数为6.58×10~5 L/mol;其荧光猝灭机制主要为静态猝灭,并且随着白及多糖浓度的增大,猝灭作用增强,结合位点数为1.071 1。  相似文献   
8.
以酵母菌为载体和分散剂,烟叶提取液为还原剂和稳定剂,原位还原FeSO_4合成酵母菌载纳米铁。以Cr(Ⅵ)去除为目标,考察提取溶剂、固液比、提取方式、提取时间以及烟叶提取液用量、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合成反应时间对酵母菌载纳米铁去除Cr(Ⅵ)反应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固液比为1∶20(g∶mL)的烟叶乙醇提取液还原亚铁盐的能力最强,而室温振荡提取2 h与超声提取30 min的烟叶乙醇提取液还原性能相当;当亚铁盐与酵母菌质量比为1∶10时,加入烟叶乙醇提取液在室温下反应5 h合成的酵母菌载纳米铁最适于去除Cr(Ⅵ)。  相似文献   
9.
为了优化爬山虎果实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本文选取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液料比、乙醇体积分数和重复提取次数为单因素,考察其对原花青素得率的影响。然后根据中心组合(Box-Benhnken)试验设计原理,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法(RSA,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建立原花青素提取工艺模型。结果表明:根据回归分析,确定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76 ℃,提取时间74 min,乙醇体积分数56%,液料比20:1 mL/g,提取1次。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爬山虎果实原花青素的得率为3.8214%±0.2287%,接近于预测值3.8166%。实验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爬山虎果实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0.
以萃取游离多酚后的金柑残渣为材料,采用高压脉冲电场(High intensity pulsed electric field,PEF)进行处理,提取其中的结合多酚(Non-extractable polyphenol,NEPP)。在单因素(场强、脉冲数和液料比等)实验考察的基础上,以金柑NEPP含量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法对金柑NEPP提取条件进行优化;之后应用RAW 264.7巨噬细胞模型,分别采用MTT 法、中性红比色法以及Griess法,测定金柑NEPP处理后的RAW 264.7细胞生长情况、吞噬活性和释放NO能力,以评价其免疫活性。结果表明,金柑NEPP的提取工艺回归模型显著,拟合性良好,并预测金柑NEPP的最大理论得率为1.756 mg/g DW;优化后的PEF提取条件为:脉冲数450次,场强11.86 kv/cm,液料比0.341: 1 mL/mg。在优化条件下,金柑NEPP的得率(1.5 mg/g DW)接近预测值,表明优化后的PEF法提取工艺可用于金柑NEPP的提取。当金柑NEPP浓度为100 μg/mL时,对RAW 264.7巨噬细胞无毒性作用,可以显著地抑制巨噬细胞NO的分泌水平,并提高其吞噬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