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4篇
轻工业   1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传统茶叶品质检测手段与评价方法的局限性着手,阐述了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原理及其在茶叶品质成分定量分析和茶叶定性识别领域中的研究概况,并对该技术标准化和国产近红外光谱仪器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为近红外光谱技术在茶叶领域的应用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鲜叶摊放与萎凋是茶叶初制的一个关键工序,合理的鲜叶处理能很好地改善和提高茶叶品质。摊放与萎凋技术本质相似,对于环境条件的要求和处理方法也存在一定共性。深入研究摊放和萎凋技术的区别与联系、处理条件对茶叶内在品质的影响以及鲜叶处理设备的改进对于茶叶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茶鲜叶摊放、萎凋的技术原理和二者之间的差异性、两项工艺处理与品质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以及所用设备的使用现状,并针对目前茶鲜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功能前处理机的应用及今后茶叶生产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茶园防霜风机的研制及应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茶园防霜风机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的研制和应用效果进行了综述,同时分析了防霜风机的特点和存在问题。根据现有茶园防霜风机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便、可降低劳动强度和防霜效果佳等优点,以及设备成本高,闲置时间长,易遭受外界和人为损坏等缺陷,提出了重点研究防霜风机的多重功效和动力来源,以增强系统的抗腐蚀性和稳定性,改进设备性能,降低生产成本等解决措施。另外,对防霜风机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期望对其进一步发展和推广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曲柄摇块机构连杆上任意点的轨迹为高次封闭曲线,适用于对轨迹有严格要求的场合。本文对曲柄摇块机构进行了分析,将经过有限点的轨迹综合问题转化为最优化问题进行处理,并引入粒子群算法进行了求解。程序运行结果表明,粒子群算法能够获得多组优化求解结果,且适应值保持在0.1甚至0.01以下。通过对求解结果的优选,可得到不同拓扑构成的布置方案,从而实现机械设计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5.
γ-氨基丁酸(GABA)具有显著的降血压功能,但在茶叶中的含量极低,仅为40~50 mg/100 g。为提高黄茶中GABA含量,该研究基于闷黄工序下的氧胁迫环境,从原料季节(春季、秋季)、闷黄方式(湿坯闷黄、干坯闷黄、复合闷黄)、闷黄设施(自然闷黄、机械闷黄、烘笼闷黄)和闷黄条件(温度及时间)等方面对黄茶中GABA的含量影响进行研究,综合感官审评及GABA含量测定结果,得出一套利于GABA含量提升的黄茶闷黄技术参数。结果表明:原料季节、闷黄工序能有效提升茶叶中的GABA含量。其中,春季原料优于秋季原料;湿坯闷黄优于干坯闷黄和复合闷黄;烘笼闷黄、机械闷黄优于自然闷黄;50 ℃、4 h的闷黄条件下有利于GABA的大量形成。综上,以春季鲜叶为原料,采用湿坯闷黄方式,在发酵机50 ℃下闷黄6 h的GABA含量提升效果最佳,达到127.54 mg/100 g。研究结果为功能黄茶的加工探寻了一条新途径,对未来富含GABA黄茶的研发和生产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宗茶鲜叶原料分级机的研制与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采大宗茶鲜叶长短不一、老嫩不同,以此为原料制得的茶叶品质较低,为此研制了一种新型的抛掷式大宗茶鲜叶分级机,该机由分级槽体、传动机构、摇杆和机架等部分组成,通过抛掷的方式对茶鲜叶进行分级.结果表明,使用第二批次茶鲜叶进行分级,投叶量为5kg/min、振动频率为50Hz时,分级机的平均分净率最高,达79.04%,挂网率为3.60%.可见,该机能较好地实现机采大宗茶鲜叶的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扁形茶加工标准化水平不高,为解决中高档扁形茶存在的茶条较松、不够紧直、质量不稳定等品质问题,按照扁形绿茶加工工艺流程和品质形成原理,配备扁形茶的关键加工设备,并设计一条标准化生产线。针对特定嫩度等级鲜叶对各个模块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并进行生产线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条生产线设备连接紧凑,布局科学,操作简便,运行平稳。生产出的产品外形扁平挺直、较光滑、匀整,色泽绿翠;汤色绿、明亮;香高;滋味鲜醇;叶底芽叶成朵、匀齐,绿亮,品质符合扁形绿茶产品要求。随着生产效率的提高,产量也大幅提升,经测试干茶日产能达307.20kg。该条生产线在提高中高档扁形绿茶工效的基础上,还能保障其品质的稳定性,对扁形茶生产企业具有良好的示范效应。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香茶连续化加工技术,提升香茶品质,重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循环滚炒温度、次数对香茶连续化加工过程中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茶品质与循环滚炒的温度和次数密切相关,且循环滚炒的温度不宜过高,第一次循环滚炒次数不宜过多。选择第二组试验设置的滚炒温度,即第一次滚炒温度为175℃,165℃和155℃,第二次滚炒温度为130℃,120℃和110℃,所得香茶的整体品质较好。同时,在第一次循环滚炒次数为5,第二次循环滚炒次数为6的条件下,香茶的断碎率最低,香气、滋味和汤色等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9.
为满足行业对茶叶品质成分检测设备的便携化、小型化以及快速化的迫切需求,自主研发出便携式近红外茶叶品质快速检测仪。文章系统介绍了该检测仪的整机结构与工作原理、主要部件设计和配套分析软件。收集全国13个不同产茶区不同等级的绿茶样品252个,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分别建立绿茶中的水分、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的快速检测模型,并对模型预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游离氨基酸模型的定标标准偏差(SEC)和内部交互验证标准偏差(SECV)最小,分别是0.26、0.30,定标相关系数(RC)为0.92,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84。咖啡碱模型的SEC值和SECV值分别是0.36、0.38,RC为0.93,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线性回归系数为0.87。茶多酚和咖啡碱模型外部验证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绝对偏差在0.50%以内。本研究结果为便携式近红外茶叶品质快速检测仪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夏季日照绿茶的整体品质,采用循环滚炒(加工30 min)和茶叶复干技术(加工30 min、60 min和90 min)对夏季日照绿茶进行干燥,分别从感官审评、主要品质成分以及香气组成等方面对茶叶品质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炒干条件下的夏季日照绿茶品质差异明显,其中采用茶叶复干技术加工30 min后的绿茶外形更紧结、色泽更润、汤色更绿,滋味无明显水闷气;茶叶中的内含物质保留量更高(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含量分别是44.70%、16.00%、2.20%),且对叶绿素总量(0.27%)破坏程度低,具有高火香气的杂环化合物相对含量(1.61%)大幅减少。4种炒干处理的夏季日照绿茶被检测到38种共有香气成分,茶叶复干技术加工30 min的绿茶香气组分以酯类为主,其他3种炒制条件下的绿茶则以酸类为主。因此,在130 ℃的温度条件下,采用茶叶复干技术加工30 min,可有效解决传统夏季日照绿茶存在的色香味形欠佳的品质问题。本研究结果为茶叶复干技术在日照绿茶加工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