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轻工业   6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免疫层析试纸条(Immunochromatographic test strips,ICTSs)有效结合了层析法卓越的分离能力和常规免疫分析技术的高度特异性,加之其便携性,该技术无疑为灵敏、定量现场检测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近年来随着检测方法和技术的不断革新,包括生色、发光及电化学信号产生型等在内的多种探针不断涌现,它们或直接共价结合靶标蛋白或装载于纳米颗粒中用于免疫层析试纸条的标记。本文旨在总结归纳当前ICTSs标记探针的最新进展,详尽解析各类探针性质、发展、优略势及其在生物分析中的应用,以期为研究者在设计试纸条时适宜探针的选择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食源性致病菌已成为当前威胁世界食品安全的关键因素,因此建立食品微生物全套快速检测方略对确保食品质量、保障人类健康意义重大。文中从食品微生物检测的前处理、增菌、分离和富集以及检测各个环节综述了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为建立一体化、实时食品微生物检测平台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免疫学方法在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雪钦  刘舟 《食品科学》2017,38(13):299-305
副溶血性弧菌可污染以海产品为主的各类食品,其引发的食品安全事件数量已经跃升至我国食品中毒事件数首位。相对于传统培养法及现代分子检测技术,基于抗原-抗体特异性识别反应的免疫鉴定及分型策略在检测效率、特异性、现场适用性、前处理简便性等诸多方面显现突出优势。本文在解析当前副溶血性弧菌抗体种类及制备方法的基础上,就免疫磁珠分离、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免疫层析测试、免疫传感器、免疫荧光显微术等方法在食源性副溶血性弧菌检测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病原菌的快速检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以大分子合成操纵子序列MMS为靶标基因,研究建立了基于TaqMan探针的实时荧光定量PCR(TaqMan qRT-PCR)法以快速定量粉状婴幼儿食品(米粉及乳粉)中的克罗诺杆菌(Cronobacter spp.)。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扩增体系特异性强(在供试的14种食源性细菌中,典型扩增曲线仅见于目标菌)、灵敏度高(对标准质粒、纯菌液、模拟染菌米粉及乳粉样液的检测限分别为58拷贝、9、7、7.4 cfu/PCR反应体系)。此外,质粒及菌浓度对数与qRT-PCR的Ct值间呈良好的线性相关性(拟合方程决定系数≥0.98)。对人工染菌的婴幼儿米粉及乳粉盲样中克罗诺杆菌定量测试结果显示,快速定量法推算的菌落浓度与传统计数结果无统计学差异。综上,该研究所建立的基于qRT-PCR的目标菌定量法特异、灵敏、快速、稳健,可成为婴幼儿米粉及乳粉中克罗诺杆菌定量的高效筛选方案。  相似文献   
5.
综合归纳了有机荧光分子、量子点、稀土配合物及单壁碳纳米管共4类重要近红外荧光标记探针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光学性能改进、信号增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分析评述了其在环境污染物及临床诊断标志分子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基于该类探针的免疫层析法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潜能。相对于发射光光谱位于紫外及可见光区的信号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因其具有信噪比高、组织穿透力强、对基体损伤小等突出的优势,而在生物分析领域备受瞩目。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型荧光材料的持续发掘,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探针日益丰富,并在无损分析、免疫检测和生物造影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谢雪钦  刘舟 《食品科学》2017,38(11):291-300
镰刀菌属于自然界中最频繁产生毒素的真菌类别之一。该属真菌的毒素类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包括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伏马菌素和玉米赤霉烯酮3类,引起人畜各种生理异常甚至癌变。本文综述了3类镰刀菌毒素的结构和危害、生物合成的分子机理以及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在其产生菌分子检测中的应用进展,突出了产毒真菌快速分子诊断技术在毒素早期预警、危害前置化干预中的意义。同时,在剖析现有产毒真菌PCR检测体系可能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克服瓶颈方法和进一步提高体系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基于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技术的沙门氏菌分型方法。方法以5株代表性沙门氏菌为供试菌,用引物对GC-rpoB1/ropB3R扩增获得目的片段后,经变性凝胶电泳分离获得谱图,量化分析谱带多样性及均一性,依据菌株谱图量化相似性构建聚类分析图,分析该技术用于沙门氏菌分型的可行性。结果 5个供试菌的PCR-DGGE谱图差异大,其中以标准菌株肠炎沙门氏菌(ATCC9184)的多样性及丰富度最高,标准菌株鼠伤寒沙门氏菌的最低;就谱带相似性而言,分离自鸭腿样品的2株沙门氏菌的相似性最高,戴斯系数高达85.7%,而分属于不同血清型的两个标准菌株则相似度指数为0%;基于谱带相似性建立的聚类树可将供试菌株很好地分为不同簇。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基于PCR-DGGE技术的沙门氏菌分型方法准确度和分辨力均较理想,具有一定的理论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