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3篇
轻工业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免疫层析技术是一种建立在层析技术和抗原抗体特异性免疫反应基础上的免疫检测技术。近年来国内外食源性疾病频繁爆发,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因此建立一种快速、简便且适用于食源性病原菌的检测方法在预防和诊断食源性疾病中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免疫层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及检测速度快等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的检测中。本文综述了6种免疫标记材料在检测不同种类病原菌方面的应用,并对其检测特点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2.
冷却猪肉中特定腐败菌生长动力学参数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把特定腐败菌接种到无污染的冷却猪肉表面,托盘包装分别置于0、4、7、10、14、20℃的温度下贮藏,研究不同温度时微生物生长的动力学参数及其关系。结果表明,冷却猪肉贮藏时比生长速率和延滞时间是特定腐败菌的主要特性,货架期与延滞时间(λ)呈正相关,相关性最高为0.991,与最大比生长速率呈负相关。随着温度由0℃升高到20℃,延滞时间逐渐变短,生长速度逐渐变快,产品的货架期由158 h降低到24 h。因此,在实际的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不能完全保证产品始终处于0~4℃的低温,但是要严格控制温度不能超过20℃。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种应用近红外荧光免疫层析技术快速检测副溶血弧菌的方法。采用近红外荧光标记副溶血弧菌单克隆抗体,将副溶血弧菌多克隆抗体和羊抗鼠IgG多克隆抗体喷涂于硝酸纤维膜上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研制检测副溶血弧菌的近红外免疫层析试纸条及配套标准物质。研究表明,所建立的近红外免疫法对检测副溶血弧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较高的灵敏度,最低检测限为1.2×10~2 CFU/mL,与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单增李斯特菌无交叉反应。通过效果评价试验发现,与传统检测方法相比较,所建立的近红外荧光法检测时间时间最短,检测限与RT-PCR法接近。近红外荧光法在45 min内即可完成检测,可用于食品中副溶血弧菌的高效检测,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我国北京地区肉类产品中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其耐药基因分布情况及亲缘关系。方法以38株沙门氏菌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来源的沙门氏菌进行全基因组分析,然后通过测定菌株对15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结合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分析不同来源的沙门氏菌的耐药特性及多重耐药状况。结果对38株沙门氏菌进行15种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其中34.2%为多重耐药株,68.4%的沙门氏菌对喹诺酮萘啶酸耐药,42.1%分离株对氨苄西林耐药。基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对38株沙门氏菌进行分型为12种型别,其中88.2%的肠炎沙门氏菌与标准菌株ATCC9184亲缘关系较近。结论全基因组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与耐药表型有一定的关联,为监控北京地区的沙门氏菌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的传播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制一种基于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沙门氏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用于沙门氏菌快速、高敏、兼顾定性及精准定量的检测。采用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染料作为标记,采用免疫层析技术,制备靶向于沙门氏菌的免疫层析试纸条。检测时,采用专用便携式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扫描仪分别扫描质控线和检测线,以检测线荧光强度检测值实现样本的定性及定量检测,并对免疫层析试纸条各项性能进行评价。低噪声激发式荧光沙门氏菌免疫层析检测试纸条制备成功,免疫层析试纸条性能检测结果显示,该试纸条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检测限可达到0.5×10~3 CFU/mL,是一种新型快速高效稳定的检测方法。该免疫层析试纸条可适用于食品及病理样本中沙门氏菌初筛和即时检测。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的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培养基对存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和分离,这种方法因其周期长、程序繁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较多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本文对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可以克服传统微生物检测方法的弊端,不依赖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微生物分子多样性研究的热点技术之一。DGGE技术具有可靠性强、重复性好、易操作、可同时分析多个样品等优点,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被广泛地应用在微生物群落组成及其遗传信息、多样性及不同种群动态比较分析等方面。本文介绍了DGGE技术的基本原理、操作过程、优缺点,并概述了其在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应用,分析了该技术在水产品、酒类、发酵食品、肉制品等领域应用现状。通过分析目前在食品微生物多样性分析中的优点和不足,提出发展方向,最后对DGGE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溯源应用前景进行评述,以期为我国食品安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溯源技术的发展提供文献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一种近红外荧光免疫法快速检测单增李斯特氏菌的方法。方法采用近红外荧光染料Dylight800标记单增李斯特菌单克隆抗体,结合免疫侧向流技术制备单增李斯特菌快速检测试纸条。结果整个实验过程仅需45 min,对食品中单增李斯特氏菌最低检测限为500 CFU/mL,与其他5种食源性致病菌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为89.47%,敏感性为100%。采用近红外荧光免疫层析法和传统方法对30份食品进行检测,结果发现2种方法符合性达93.3%。结论所研制的单增李斯特菌的近红外快检试纸条具有特异性、敏感性较高的特点,适用于食品样本中单增李斯特菌的即时检测。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检测方法主要是利用培养基对存活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培养和分离,这种方法因其周期长、程序繁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检测的要求。随着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已经建立了较多快速、简便、特异、敏感的检测技术。本文对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其前景进行综述性介绍。  相似文献   
10.
综合归纳了有机荧光分子、量子点、稀土配合物及单壁碳纳米管共4类重要近红外荧光标记探针的性质、特征,及其在光学性能改进、信号增强等方面的最新发展,分析评述了其在环境污染物及临床诊断标志分子免疫分析中的应用,展望了基于该类探针的免疫层析法在食源性致病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潜能。相对于发射光光谱位于紫外及可见光区的信号分子,近红外荧光探针因其具有信噪比高、组织穿透力强、对基体损伤小等突出的优势,而在生物分析领域备受瞩目。随着化学合成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新型荧光材料的持续发掘,近年来近红外荧光探针日益丰富,并在无损分析、免疫检测和生物造影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