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37篇
水利工程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扫描探针显微镜的AFM扫描图中,国产白酒所含呈香呈味微量物质形成了聚集的颗粒状微观形态。为了观察洋酒微观形态,文章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伏特加,白兰地,威士忌和配制酒做了扫描,得到这四种酒的AFM扫描图。从图中观察到了这四种酒的微观形态。  相似文献   
2.
油浸精丝牛肉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牛腿肉的组织加工特性,采用腌制、卤制、撕丝、油炸等加工手段,加工油浸牛肉丝这一休闲食品。重点介绍了该产品的工艺操作要点及加工原理;并对油炸、增香条件进行了试验优化。结果表明,牛肉丝选用油炸条件150℃、2min左右;香辛料采取油温渐降(200→150℃)、顺序下料的办法,整个油炸增香过程在5min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以钱塘江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口挟沙水流的复杂冲淤行为和河横断面形态对动力作用的复杂响应,表明河床高速存在临界的动力条件,继而探讨了潮汐河口的河相关系,为工程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产香酵母菌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该文用5种酵母(安琪酵母、季也蒙毕赤酵母、酿酒酵母、鲁氏酵母和近平滑假丝酵母)对耙豌豆进行固态发酵5 d。采用电子鼻结合GC-MS对发酵耙豌豆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鉴定分析,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discriminant analysis, PLS-DA)对不同酵母菌发酵耙豌豆的香气进行差异分析。电子鼻分析表明酵母菌发酵对耙豌豆挥发性风味有影响,酵母发酵耙豌豆与未发酵耙豌豆整体风味差异较大。GC-MS共检测出69种挥发性风味物质,系以醇类和酸类为主,其次为酯类和酮类。5种不同酵母发酵耙豌豆的挥发性香气成分差异显著(P<0.05),假丝酵母发酵耙豌豆样品中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种类最丰富,含38种。PLS-DA模型筛选得到12种关键风味物质(VIP>1),主要是异丙醇、异戊醇、2-甲基丁醇和乙酸乙酯等物质,赋予发酵耙豌豆醇香、果香和麦芽香。因此,产香酵母能降低耙豌豆的豆腥味,显著改善耙豌豆的风味。综上,该研究为酵母发酵耙豌豆工业化生产提供数据支持,为开发发酵型耙豌豆产品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了扩大兔肉资源加工利用的规模和途径,介绍了利用复合调味品的制备原理和方法,研制出高辣型、中辣型、香辣型、辛辣型、麻辣型和辛香型等风味型的“冷吃兔”调味料,同时提供了在肉料烹制和“冷吃兔”成品加工中的应用技术。  相似文献   
6.
灯影牛肉罐头加工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介绍四川名特产品灯影牛肉的生产工艺及香辣调料的基本配方。对原料验收、片肉、腌晾、烘烤、蒸肉、油炸等工序进行详细说明。确定了空罐、装罐、排气密封、杀菌冷却的有关要求和相关参数、拟订了产品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7.
管式膜超滤生黄酒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达玉  钟世荣 《食品科学》2004,25(3):110-112
本文利用外压管式超滤装置,对生黄酒进行除浊除菌试验,探讨了压力和温度对生黄酒的透液通量的影响,考查了相关质量指标的变化规律。采用切割分子量为5万的有机膜,在0.30MPa、40℃条件下超滤,黄酒平均透液通量可达到75kg/m2•h左右。杂菌总数去除98%以上,不溶性固形物全部去除,粗蛋白仅保留21.55%。超滤过程对酒精度影响极小,对各种氨基酸的保留率有一定差别,总体保留率86.76%。对于多次使用的旧膜,可采用较长时间浸泡清洗。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川菜传统特色食品的烹制方法、及现代复合调味技术,研究加工"五香猪肉干"的应用技术及产品,开发"加工、利用"猪肉资源的新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名优浓香型白酒所含呈香呈味物质在乙醇-水体系中形成了颗粒状微观形态。采用扫描探针显微镜对5种川产浓香型白酒进行扫描,得出了样品白酒的AFM扫描图。首次观察到了5种白酒在AFM扫描图中的不同微观形态。不同厂家所用原料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工艺和勾兑措施存在差异,产品质量也不同,因而所含呈香呈味微量物质在乙醇-水体系中形成的微观形态也不同.  相似文献   
10.
以绿茶为原料,研究了用乙醇提取绿色素的乙醇浓度、温度、时间和醇茶比的单因素参数,并通过四因素三水平正交实验,确定了用乙醇提取绿茶中绿色素的最佳条件.结果为:温度75℃,时间60min,乙醇浓度95%,醇茶比14:1(mL/g),二次提取,提取率为2.1815mg/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