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2篇
轻工业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利用构建的表达产气肠杆菌酸性磷酸转移酶phoc基因的EcoliBL21,对其整细胞催化肌苷5'-位磷酸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细胞PHOC酶活、肌苷和焦磷酸浓度分别为45U、100mM和120mM时,反应6h肌苷转化率i老到63.36%。为进一步提高转化率,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整细胞肌苷转化率的影响,在Trion-x-100浓度为0.3%时,肌苷转化率提高到74.59%。该研究为酶催化肌苷5'-位磷酸化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构建的表达产气肠杆菌酸性磷酸转移酶phoc基因的E.coli BL21,对其整细胞催化肌苷5′-位磷酸化的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整细胞PHOC酶活、肌苷和焦磷酸浓度分别为45 U、100 mM和120 mM时,反应6 h肌苷转化率达到63.36%。为进一步提高转化率,研究了3种表面活性剂对整细胞肌苷转化率的影响,在Trion-x-100浓度为0.3%时,肌苷转化率提高到74.59%。该研究为酶催化肌苷5′-位磷酸化的工业化进程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生物诱变育种技术,基于48孔板高通量筛选获得一株L-苏氨酸产量明显提高的突变株(1905#)。相比较与出发菌株,在相同的发酵培养条件下,1905#突变株鲁棒性较好、生长速率加快,最佳温度(37℃)和pH(7.2)基本一致,能耐受更低的pH值。孔板初筛结果表明苏氨酸浓度提高了133.59%,并且对摇瓶发酵过程进行了研究,相比较与出发菌株糖代谢速率加快,产酸强度提高,苏氨酸浓度提高了99.6%。经50次传代,1905#突变株表现出很好的遗传稳定性,为产业化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快速诱变筛选高脯氨酸产率突变株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提高脯氨酸得率,采用新型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L-脯氨酸生产菌株———嗜醋酸棒杆菌(出发菌株为谷氨酸生产菌,菌拉丁名ATCC-13870),结合48孔板的高通量筛选手段,在致死率为99%的条件下,获得了16株生长速率和脯氨酸产率变化的菌株。发酵实验结果表明,筛选得到的高产脯氨酸突变体D3在发酵48 h,其脯氨酸浓度从原始菌对照组的54.7 g/L提高到65.8 g/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