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化学工业   16篇
轻工业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国天然柠檬醛的利用及鸢尾酮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学恒 《现代化工》2002,22(7):8-12
我国富含柠檬醛的山苍子油资源丰富 ,每年出口约 2 0 0 0t,在世界香料市场占有特殊的地位。为了改变该资源低值单调的利用途径 ,系统地总结和评述了山苍子油半合成高档香料———鸢尾酮以及多方面综合利用的研究进展 ,阐明了将我国天然柠檬醛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优势的重要意义 ,提出了以栽培种植为基础、以半合成鸢尾酮系列香料为主导、以环境友好和高效综合利用为目的的产业化模式  相似文献   
2.
柠檬醛与苄氯制备缓释性香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用柠檬醛和苄氯相转移催化合成苄基缩柠檬醛的新方法,然后用选择性还原剂NaBH4还原,获得了性能稳定的缓释性醇类香料。醛收率不低于91%,醇收率可达92.6%,产品纯度一般可在96%左右。  相似文献   
3.
陈学恒 《广州化工》1999,27(4):139-140
有机化学在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一个多世纪以来,化学形成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分支中,实际上从研究对象来看,只有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则保持不变是作为理论基础和研究工具贯穿于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之中。而有机化学在本世纪下半叶大致形成了相互联系而又有分工的三个领域。即有机合成、物理有机化学和有机分离与结构分析。有机合成是有机化学的中心,是有机化学也是整个化学中最具创造性的领域之一。以上关系是改革有机化学教学的认识基础。 根据我系现已开设的《有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精细有机合成》、《精细化工概述》、《有机分析与实验》、《高分子与物理》等课程的现状及创新课程体系的需要,为面向21世纪高校教学改革,有机化学作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必须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创新涵盖相关课程的课群体系。  相似文献   
4.
多效唑中间体氯唑酮生产工艺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一种合成多效唑中间体氯唑酮生产工艺的改进方法。通过使反应起始原料对氯氯苄溶剂化,用适量水冲洗产物中无机盐,使反应收率和纯度与其它工业方法相比均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5.
载体强酸催化合成柠檬醛二乙缩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6.
改性松香水性油墨树脂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学恒 《化学世界》2005,46(6):344-348
介绍了一种富马酸改性松香水性树脂的合成方法。产品由天然松香通过富马酸加成改性,再与季戊四醇发生酯化反应而成。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合成工艺条件,筛选得到优化工艺条件为n(松香)∶n(富马酸)∶n(季戊四酸)=50∶11∶6,催化剂用量为松香的0.15%,加成温度160±5°C、反应时间为3h;酯化温度200±5°C、反应时间为1.5h。在此条件下可得到有较高软化温度、各种溶解性好、综合性能优良的水性树脂。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在小试获得影响哒螨酮合成反应主因子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中试优化试验,将四步合成路线简化为两步工艺流程,收率比报导水平提高5%左右,比国内其它厂家生产水平高出近10%,哒螨酮工业品含量达90 ̄93%。  相似文献   
8.
烯效唑合成中E—构型转化优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用正交试验设计综合反应获得较高收率的Z-型中间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用正交法优选异构化工艺参数,获得了以E-型为主的三唑烯酮,Z-型转位率达83%以上。  相似文献   
9.
红薯淀粉羧甲基化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红薯淀粉为原料 ,用乙醇溶剂法制备羧甲基淀粉 ,通过正交实验探讨了影响羧甲基淀粉取代度的各种因素 ,获得制备条件为 :红薯淀粉用量 10 g、氢氧化钠 7g、氯乙酸 6g、乙醇浓度 75 %、乙醇体积 75mL、碱化温度 35℃、醚化温度 4 5℃、碱化时间 4 5min、醚化时间 80min。在该优化条件下 ,红薯羧甲基淀粉取代度(DS)达 0 .87,粘度达 0 .5 1Pa·S。  相似文献   
10.
以氯乙酸和甲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环己烷为溶剂及带水剂,合成氯乙酸甲酯,收率达到85.1%.以氯乙酸甲酯和替加氟为原料,甲醇钠为缚酸剂,甲醇为溶剂,合成了3-(甲氧基羰基甲基)替加氟产品,得出了最佳的合成反应条件,收率为78.0%,产品结构经IR,1H NMR,GC-MS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