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3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使用直读光谱仪的基本原理,本文分析了影响直读光谱仪确定金属材料化学成分准确性的因素。以钢铁厂的钢铁原料为研究对象,利用读数光谱仪对金属钢材的精度进行了分析,论证其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 2008年的"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给整个中国奶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为此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我们欣喜地看到,国家对奶业发展实行有计划的行政干预,将是这次奶粉事件催生的影响最深远、最有价值的变化。对此,本文作者就中国奶业今后的发展提出全新思路:推行"计划奶业",促进中国奶业健康有序发展。一、中国发展"计划奶业"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新型涂布内衬纸,是以水性丙烯酸酯树脂和云母粉复合溶液为面层涂布液,琼脂水溶液为背层涂布液,经过背涂和面涂两次涂布工序涂覆于原纸的两侧而制得。文中,对该涂布内衬纸的阻气性和阻湿性进行了测试,发现涂布内衬纸的阻气和阻湿性能与真空直接镀铝内衬纸在同一水平,可以满足卷烟包装的需求;分析了涂布内衬纸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和重金属含量,含量均在较低水平,很好满足有关行业标准要求;同时,对上机适用性进行了分析,该内衬纸具有上机应用的普遍可行性;最后,分析指出涂布内衬纸具有良好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从烟草企业的总体规划和设计出发,应用技术美学对卷烟厂、复烤厂的生产环境与生产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提出在烟草企业总体规划、工艺设计和环境设计中,应采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措施,结合企业文化特征,通过人性化设计,优化劳动生产过程,美化生产环境,塑造企业形象。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X-射线荧光光谱对焊剂中硫、磷元素的快速检测方法。样品只需简单粉碎,直接压片进行测量,每个样品的测量时间短,仅为140 s。试样中硫、磷含量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78%和1.8%(n=6),方法的准确度较好。用现有的国家标准分析方法进行对比试验,测量结果基本吻合。该方法同其他检测方法相比,可同时测定焊剂中硫、磷两种元素,分析时间短、分析步骤少、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6.
尽管目前蒙牛在上海市场还没有巴氏奶,但其低温产品已经经营一段时间。此番在光明主场与其在强项巴氏奶领域进行竞争必然引发一场"乳业好戏"。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部的直接领导下,由郑州烟草研究院与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715所共同研制的我国第一条150kg/h 辊压法薄片生产线已在广州卷烟一厂投入使用。本文介绍了该设备的研制目标、设计思想与技术措施,对全线的测试结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为提高辊压法烟草薄片质量 ,在加纤薄片的基础上 ,进行了薄片起皱试验研究。通过胶粘剂、刀具、加纤量和浆料含水率及均匀度试验 ,确定了起皱方法 ,在 90kg/h辊压机上制备出起皱效果良好的皱纹薄片 ,填充值达到 6 .6cm3/g ,对提高我国烟草薄片的使用价值和降低卷烟焦油量、降低消耗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烟用内衬纸的性能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烟用内衬纸是卷烟产品的重要包装材料,起到保护卷烟和美观的作用。本文对真空直镀内衬纸、转移镀铝内衬纸和涂布内衬纸这3种新型内衬纸产品的阻隔性、上机适用性、环保与卫生、外观等性能进行了简要分析和对比。  相似文献   
10.
烟草主要化学成分的NIR定量模型传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了烟草主要化学成分NIR预测模型在两台同型号NIR仪器间的转移效果.结果表明:总植物碱、总糖、还原糖、总氮、钾、总挥发酸、总挥发碱、石油醚提取物及其中性物总量、多酚、硫酸根、烟草pH值的NIR模型可以在两台同型号NIR仪器间直接传递,而氯、淀粉、纤维素、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的NIR模型不可直接传递;利用斜率/截距算法和多样品标准化法修正后的氯、淀粉、纤维素、灰分、水溶性灰分碱度模型的预测标准差分别为0. 061、0. 523、1. 250、1. 195、0. 206和0. 062、0. 512、1. 129、1. 261、0. 205,模型预测能力提高百分比分别为75.20%、55.37%、36.19%、37.37%、71.23%和74.80%、57.48%、42.37%、33.91%、71.37%.两种方法修正的模型预测精度均与主仪器的相当,且两种方法修正的模型预测精度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