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轻工业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广东省主要叶菜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评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孙玲  黄健祥  邓义才  骆冲  叶倩  梁应坤 《食品科学》2017,38(17):223-227
为探讨广东省主要叶菜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对2014年和2015年广东省6种叶菜样品中的33种农药残留进行评估分析。采用点评估和基于@Risk v5.7评估软件的概率评估方法,对检出率超过5%的农药进行膳食暴露风险评估(包括急性暴露风险评估和慢性暴露风险评估)。结果显示,有22种农药检出,检出率在1.7%~36.1%之间;检出率超过5%的农药有10种,分别为吡虫啉、啶虫脒、多菌灵、氯虫苯甲酰胺、烯酰吗啉、灭蝇胺、联苯菊酯、苯醚甲环唑、毒死蜱、甲霜灵。其急性暴露风险熵在1.31~28.22之间,99%人群的慢性暴露风险熵在0.87~70.00之间,提示这10种农药残留膳食暴露风险水平在可接受范围,但慢性暴露风险熵较高的农药种类如毒死蜱、苯醚甲环唑等应引起关注。本研究为蔬菜质量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大米中15种代表性农药残留的分析方法。方法大米样品经水溶胀后以乙腈提取,利用QuEChERS法进行净化。采用0.02%甲酸+2 mmol/L甲酸铵(A)和甲醇(B)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多离子监测模式对农药多残留进行检测。结果在9.5min内完成15种目标农药残留的分离分析。在0.010、0.10和0.50mg/kg3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0.2%~110.0%,相对标准偏差为1.3%~14.5%(n=3);方法定量限为0.010 mg/kg、检出限为0.2~1.0μg/kg。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实用,适合测定大米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3.
黄玉芬  黄健祥  骆冲  黄聪灵  朱富伟  王富华  万凯 《农药》2020,59(8):590-594,611
[目的]研究吡虫啉在甜椒上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情况,评价其膳食风险,以期获得甜椒中吡虫啉的科学施药方式,保证甜椒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法]试验在良好农业规范(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s,GAP)条件下进行田间试验,然后借助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检测技术和慢性风险(熵)值(Chromic risk quotient,RQc)计算法,探究吡虫啉在甜椒上的消解、残留及膳食摄入风险情况。[结果]添加水平为0.01、0.1、0.5 mg/kg时,吡虫啉的平均回收率在98.8%~104.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6%~3.3%,检出限(LOD)为0.001 mg/kg,定量限(LOQ)为0.01 mg/kg,符合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在1.5倍推荐施用剂量下(45 g a.i./hm2),广东和湖南甜椒中吡虫啉的消解速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r≥0.9751),半衰期分别为4.4、3.3 d,最终降解率均在97.2%以上。最终残留试验表明:施药7 d后,吡虫啉在6个基地甜椒中的规范残留试验中值(STMR,0.028 mg/kg)显著低于《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 2763—2019)中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值(MRL,0.2 mg/kg)。我国普通人群对吡虫啉的全膳食摄入RQc为8.43%,其中甜椒的贡献率为0.80%。[结论]按照本规范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防治甜椒中的蚜虫,吡虫啉的膳食摄入风险处于可接受水平。  相似文献   
4.
黄玉芬  黄健祥  骆冲  朱富伟  叶倩  王富华  万凯 《农药》2020,59(3):197-201
[目的]明确手性三唑酮在3种叶类蔬菜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及残留规律。[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和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分析技术,研究手性三唑酮在菜心、油麦菜和苋菜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行为及最终残留情况。[结果]三唑酮在3种叶类蔬菜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规律(r≥0.860),在油麦菜中存在显著的立体选择性降解行为,R-(-)-三唑酮被优先降解,导致S-(+)-三唑酮的富集,半衰期分别为0.8、1.7 d,ES值为-0.3275;而在菜心和苋菜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不明显,EF值在0.5~0.6之间,ES绝对值0.05,S-(+)-三唑酮和R-(-)-三唑酮在菜心中的半衰期均为1.3 d,在苋菜中则分别为3.2、3.3 d。最终残留试验结果表明:施药7 d后,3种叶类蔬菜中S-(+)-三唑酮和R-(-)-三唑酮的降解率均超过96.0%;施药10 d后,菜心和油麦菜中总三唑酮含量均≤0.033 mg/kg,而苋菜中总三唑酮含量为0.048~0.088 mg/kg。[结论]手性三唑酮在不同叶类蔬菜品种中的立体选择性降解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受叶类蔬菜本身酶体系的影响;在菜心、油麦菜和苋菜上喷施20%三唑酮外消旋乳油,按637.5、956.3 g a.i./hm2的剂量施药1次,采收间隔期为10 d,手性三唑酮在3种叶类蔬菜中的总残留量均低于0.10 mg/kg。  相似文献   
5.
为对建材放射性进行检测,设计了基于光电倍增管的建材放射性脉冲检测及其能量刻度系统。系统包括光电倍增管检测、放射性脉冲调理电路及集成12位A/D的单片机MSP430F1612对放射性脉冲峰值的采样电路。该系统将单片机处理的数据通过RS232串口传送至上位机,上位机采用Visual Basic6.0软件对数据进行滤波拟合寻峰,通过获得的能量分析了建材中含有的放射性元素及其能量范围。系统较精确地实现了能量的刻度、自动寻峰和手动寻峰等,能准确判断的能量范围为0.01-2.97MeV。实现了现场对建材放射性的检测,具有很大的实用性和便携性。  相似文献   
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测定甘蔗中杀虫双残留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准确的甘蔗中杀虫双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色谱、质谱条件和提取溶剂的组成,以甲醇-水(50∶50,V/V)提取样品中的杀虫双,离心后上层清液过滤后直接上机检测,无需进一步净化。甘蔗中杀虫双的检出限为1.0 μg/kg,定量限为4.0 μg/kg。甘蔗中5 个添加量4.0、10、100、200 μg/kg和500 μg/kg的回收率为62.3%~108.4%,相对标准偏差为5.1%~14.8%。采用本方法分析了8 例广州市场上的甘蔗样品,均未检出杀虫双。  相似文献   
7.
该文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豇豆中灭蝇胺残留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优化了提取溶剂等提取条件,以乙腈(含15%乙酸,V%)为提取溶剂,利用QuEChERS法进行净化。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0.005~1.00 mg/L,检出限为0.001 mg/kg,定量限为0.010 mg/kg。0.010、0.10、0.50、1.00 mg/kg 4个添加水平的回收率为76.2%~82.8%,相对标准偏差为1.0%~5.7%,满足农药残留分析的要求。采用该方法分析了本地市场上112个豇豆样品,灭蝇胺的检出比例为22.3%,超标比例4.5%。长期膳食风险评估结果表明,灭蝇胺的风险熵RQ为10.74%,不会对一般人群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风险。在室温(约20 ℃)或冷藏(4 ℃)贮藏条件下,灭蝇胺在豇豆样品中的残留消解动态规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消解半衰期分别为5.0和7.2 d。存放温度、存放时间均对豇豆中灭蝇胺的残留变化有影响,较高的温度有利于残留值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