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4篇
金属工艺   3篇
建筑科学   6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2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原水输水管渠中投加粉末活性炭,对污染原水进行预处理,已经成为水源地突发污染事故条件下的应急处理技术手段。本文提出了原水输水渠道中粉末活性炭动态沉降条件下,粉末活性炭—污染物耦合数学模型,以水源地硝基苯浓度超标为例(分别超标2、5和10倍),模拟了粉炭对硝基苯的吸附净化效果。得出基本结论为:粉炭吸附污染物的效果既与水流条件(实际水流剪应力或供水水量)有关,也与输水渠道的断面水深有关。在相同的粉炭投加浓度条件下,水流剪应力越低,断面水深越低,污染物吸附平衡浓度就越高。当水源地水质严重超标时(超标5–10倍),应将增加粉末活性炭投加量作为解决方案;而当水源地水质超标不明显时(超标2倍),可在合理调控供水水量和粉炭投加量的条件下,达到供水水质要求。该研究建立的数学模型,对突发污染事故条件下城市应急供水,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3.
模拟钢渣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除磷性能分析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为确定钢渣作为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基质的可行性,开展了静态吸附和钢渣人工湿地去除生活污水中磷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钢渣对污水中磷的吸附平衡时间较长,吸附速率较快;当温度降低时,钢渣的磷吸附容量对吸附平衡浓度的依赖性也随之降低,最大理论吸附量减少了81.79%,而其吸附强度却有所增加;当处理生活污水时,在0.5 m3/(m2.d)的负荷下对TP的平均去除率达91.90%,吸附方式包括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磷的最大解吸量占最大吸附量的0.75%,因而在人工湿地的应用中应注意磷解吸形成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4.
Al-Cu扩散偶的界面反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用"铆钉法"制备了界面为曲面的Al-Cu二元扩散偶,将扩散偶于真空退火炉中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利用彩色金相、显微硬度测试方法对扩散偶界面区域进行了观察测试。结果表明,Al-Cu扩散偶在500℃下保温25~125h和520℃下保温25~100h的热处理条件下界面形成了厚度均匀的扩散层,扩散层包括3个亚层;在520℃下保温125h时界面扩散层靠近Al基体一侧形成共晶组织,并迅速向Al基体内部扩展;扩散层的显微硬度明显高于Al、Cu基体,说明形成了脆性的金属间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尹海龙 《乙烯工业》2005,17(3):39-42
通过对离心式压缩机轴承原理与结构的论述,分析其检修中常见故障的成因,重点阐述了轴承安装与调试的技术要求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尹海龙 《山西建筑》2007,33(30):280-281
针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要性,对招标准备阶段、投标报价及评标阶段、工程竣工决算阶段的造价控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强调了审查隐蔽验收记录的重要性,以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更好地维护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7.
黄浦江二维有限元计算网格生成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计算网格生成是黄浦江二维模型数值模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中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引入网格生成过程,利用电子地图采集地形信息,然后利用网格生成工具分区域自动生成有限元网格单元,利用离散数据点插补网格节点的河底高程值,最终生成了研究区域有限元计算网格。  相似文献   
8.
黄浦江二维水质数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本文建立了能真实模拟黄浦江弯曲地形边界的二维有限元水质数学模型,可有效应用于黄浦江水质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我国单因子水质评价方法改进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针对我国现行的单因子评价法存在的过保护问题,通过对美国功能可达性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提出根据水质指标对水体功能类别的影响程度进行改进评价:若某一项对水体功能产生关键影响的指标超标,则水体不满足使用功能;若某一项对水体功能不具有关键影响的指标超标,水体满足使用功能;若有多项对水体功能不具有关键影响的指标超标,先判断多项指标的叠加影响,再判断水体是否满足使用功能。进一步提出了河流整体水质评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分流制雨水系统混接问题的调研技术体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针对分流制雨水系统的雨污混接、与相邻圩区排水系统串通、地下水入渗等非雨水混接问题,构建了包含沿线调查、管线检测等技术手段的分流制雨水系统混接问题调研技术体系.并以此体系为指导,调查清楚了典型排水区域(上海闵行区莘庄地铁北广场、兰坪)的混接问题,为雨水系统的改造和维护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