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影响湖泊内源磷释放及形态转化的主要因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的释放主要受沉积物磷含量及其形态所决定,而环境凶子通过影响磷的形态转换及分布,可以显著地间接影响磷的释放强度及释放量.本文综述了pH、照度、DO及Eh、水力挠动、温度、水生生物等主要环境因子对浅层湖泊沉积物内源磷形态转化及释放量的影响.目前有关沉积物磷释放的研究多集中在理化因素方面,有必要从生态角度对沉积物中磷的释放规律进行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ZnO对水中四环素的光催化降解性能,分别考察了ZnO的吸附能力以及四环素初始浓度、溶液pH值、催化剂投加量等因素对光催化降解四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ZnO对四环素具有吸附作用,吸附量可达61.97 mg/g,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反应初期四环素的降解率随着初始浓度的提高而下降,延长反应时间后降解率趋于相同,浓度为5mg/L时降解率最高可达99%;不同pH下四环素的离子形态不同,从而影响到四环素与催化剂的有效结合,因此四环素的降解率随溶液pH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pH值为7时降解率达到最高为99%;光降解初期催化剂投加量对四环素降解的影响较大,总体表现为随着投加量的增大降解率逐渐提高,无催化剂投加时四环素也可发生光降解,光降解效率最高可达77%,低于催化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3.
小麦秸秆生物炭对四环素的吸附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300、450、600℃下制备了小麦秸秆生物炭(XM300、XM450、XM600),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生物炭对水中四环素(TC)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随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比表面积与孔容积增加,孔径变小。准2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生物炭对TC的吸附,表明该吸附过程主要是受2种以上因素共同影响的单分子层吸附,生物炭对TC的吸附容量顺序为q(XM600)q(XM450)q(XM300)。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发现生物炭对TC的吸附包括快速外扩散与缓慢内扩散2个过程。pH影响了生物炭与TC之间的静电作用及π-π电子供体受体相互作用,导致吸附容量先减小后增大,在pH=9.02时最大。阳离子与TC之间的竞争作用导致生物炭对TC的吸附容量略有减小。  相似文献   
4.
以松木(SM)和楠木(NM)木屑为原料,分别在300、450、600℃下制备了6种木屑生物炭,通过扫描电镜、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热重分析仪对生物炭的理化性质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金属离子(Na+、K+、Ca2+)和pH值对生物炭吸附Pb2+的影响,同时研究了其吸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制备条件下,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增大,其最可几孔径呈下降趋势,楠木生物炭的比表面积(23.2~311.4 m2/g)均大于松木生物炭(17.6~210.6 m2/g);FT-IR分析表明,热解温度的升高使生物炭芳香化程度增强,有助于生物炭与Pb2+形成稳定的结构。楠木生物炭对Pb2+吸附量(46.92~77.12 mg/g)高于松木生物炭(34.90~62.79 mg/g);溶液中的Na+和K+不利于生物炭对Pb2+的吸附,Ca2+有利于Pb2+的去除。生物炭对Pb2+的吸附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模型分析表明吸附受多种因素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减少向沿海排入的污染负荷量,烟台市辛安河污水厂进行了二期工程建设.二期工程的旱季规模为8×10%3/d,雨季规模为24×104m3/d,出水执行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一级B类标准.通过方案论证比较,该污水厂采用A2/O处理上艺.介绍了其工艺流程、主要构筑物特点及工艺运行参数.  相似文献   
6.
采用孔径与比表面积分析仪、SEM、FTIR及Boehm滴定对小麦秸秆生物炭(XM300、XM450、XM600)进行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诺氟沙星(NOR)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比表面积与孔容积增大,孔径变小,表面羧基、内酯基与酚羟基等酸性官能团数量减少。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等温模型更适合描述3种生物炭对NOR的吸附,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发现生物炭对NOR的吸附包括快速外扩散与缓慢内扩散;XM300对NOR的吸附容量最大(40.30 mg/g),得益于低热解温度生物炭中存在大量非碳化有机质的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5种生物质为原料制备了生物炭,并对其进行理化表征,考察了生物炭对CO2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椰壳(YK)、松木(SM)生物炭的比表面积是玉米芯(YM)、芦苇秆(LW)、椰衣(YY)生物炭的1.99~2.90倍。YK、SM对CO2的吸附量(108.78~118.89 mg/g)高于YM、LW、YY(95.33~105.55 mg/g)。此外,YK中较高的S含量(2.17%)与碱度对CO2吸附也起着促进作用。研究发现,生物炭的比表面积、孔径、碱度、官能团均是影响CO2吸附的重要因素,当孔隙差异明显时,孔隙结构对CO2吸附的影响会掩盖碱度带来的差异。Avrami模型和Langmuir模型可以较好地拟合生物炭对CO2的吸附过程,表明CO2在生物炭上的吸附以单层吸附为主。生物炭吸附CO2是以物理吸附为主伴有化学吸附作用的过程,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当温度从0℃升高到65℃时,生物炭对CO2的...  相似文献   
8.
当今社会有机废气污染治理已经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内容之一。首先,综合性叙述了含有有机物的废气主要来源,对人体、对环境、对生态危害。其次,探讨了生物膜法去除废气中有机物的作用原理、研究现状和当今该技术在运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最后从生物膜填料、生化反应动力学和优势种群的研究等3个方面分析了生物膜法有机废气处理工艺发展趋势,为生物膜法在废气中有机物去除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9.
采用Carrousel氧化沟工艺对草制浆造纸中段废水进行处理.设计规模为3000m3/d,运行结果显示,该工艺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强,其对CODCr、NH3、SS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5.6%、93.2%和93.8%.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应注意纤维回收及二沉池设备的选型问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