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坪河水电站坝址区钻孔内分层水温随埋深增大而上升,钻孔孔底水温17.16℃~19.83℃为所处河湾地块岩溶地下水代表性水温,钻孔顶面水温15.88℃~16.30℃与河水水温15.81℃相近,反映了坝址区河水位比下伏岩溶水位高,部分河水下渗补给下伏岩溶水。通过比较得出,左岸ZK17与右岸ZK19一线,河水对岩溶地下水下渗补给比下游ZK79、ZK36地段强烈。分层测温这种简单易行的研究分析方法对具有复杂水动力场的同类型岩溶峰丛峡谷建坝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对寨底地下河系统北部区域进行示踪试验,确认了北部区域的地下水分水岭边界。进一步对示踪试验数据进行详细分析,推测得到从投放点G06到排泄点G16、G20之间的地下水连通介质结构,其中G06~G16段以管道介质为主并发育一条支道和一个以上溶潭,G16~G20段含水介质则以裂隙为主。最后依据投放量、最大检测浓度等建立相对浓度系数概念,并用于分析比较G06至G16、G16至G20两段不同含水介质条件下的地下水流的径流集中程度。  相似文献   
3.
在寨底地下河系统内的东究地下河中段,3个钻孔在埋深16~30m处揭露稳定水位及孔洞,水样平均矿化度为264.15mg/L,通过水化学分析,推测该部分地下水为局部上层滞水,所揭露的孔洞不是地下河主管道;经深入钻探找到了深部溶洞水,矿化度为159.21mg/L并与上游进口、下游出口矿化度比较,论证确认该溶洞为地下河主管道,验证了推测结果,最终获得了准确的地下河系统中上游、中下游水力坡度分别为9.07%、2.33%。  相似文献   
4.
鱼泉地下河示踪试验及回收强度法管道结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鱼泉为乌江流域的一个复杂岩溶地下河系统。2014年6月示踪试验结果表明,投放点w2地下水向东南鱼泉地下河径流排泄w1,与西侧天生三桥峡谷w3泉没有水力联系;并说明重庆地区普遍存在的嘉陵江组地层底部泥岩、泥质灰岩在鱼泉地下河区域不具隔水性。本文进一步给出了回收强度定义、生成了回收强度动态曲线,利用回收强度动态曲线分析得出鱼泉地下河系统有3条分支管道,比采用浓度曲线分析方法多1条支道;最后计算得出投放点流量到3条支道的分流系数分别为42.15%、32.40%、25.45%,3条通道峰值的流速分别为94.90m/h、123.46m/h和157.17m/h。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的统计学方法难以精确刻画岩溶地下河日流量变化的非线性动态特性,引入有源自回归神经网络(NARX)技术,建立了基于NARX模型的岩溶地下河日流量预测模型,基于寨底地下河2013年1月15日~2014年6月30日的降雨量和流量数据,利用该模型对寨底地下河日流量进行了短期预测。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效果较好,能够很好地预测岩溶地下河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极值等动态特性,另外该模型神经元个数越多,延迟阶数越大,神经网络对数据的学习能力和灵活性越强,但该模型不宜进行归一化处理。  相似文献   
6.
复杂水动力条件下的真假地下分水岭水位判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坪河水电站河间河湾地块两个可能渗漏地段地层结构、水动力场、岩溶发育等的综合分析,提出两个地段上的控制孔ZK1、ZK3的水位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水动力中所代表的的局限性和作为防渗设计依据的不充分性;并通过进一步的勘探,充分肯定了ZK1区域不存在岩溶渗漏问题,而在ZK3区域存在岩溶渗漏通道。其研究和分析方法对具有复杂水动力场的同类型岩溶峰丛山区进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江坪河水电站坝址区钻孔内分层水温随埋深增大而上升,钻孔孔底水温17.16℃-19.83℃为所处河湾地块岩溶地下水代表性水温.钻孔顶面水温15.88℃-16.30℃与河水水温15.81℃相近,反映了坝址区河水位比下伏岩溶水位高.部分河水下渗补给下伏岩溶水.通过比较得出,左岸ZK,7与右岸ZK19一线,河水对岩溶地下水下渗...  相似文献   
8.
应用物理非平衡CDE模型能够模拟岩溶区示踪剂穿透曲线(TBCs)从而获取岩溶管道水文地质参数。相对传统模型而言,该模型将岩溶管道内液体分为流动区域和非流动区域,更能体现岩溶管道的非均质性和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本次研究通过自动监测示踪剂浓度和流量变化绘制穿透曲线并结合QTRACER2程序计算模型所需参数初始值,确定示踪试验回收率,并应用物理非平衡CDE模型模拟岩溶管道内平均速度、弥散系数、两区间分配系数和质量交互系数。最后通过不同距离处示踪剂穿透曲线对比发现平均速度和弥散系数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而分配系数和质量交换系数基本不变。为降低尺度效应的影响,本文采用算数平均计算速度和弥散系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