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1
1.
2.
王喆  卢丽  夏日元 《人民黄河》2012,34(11):85-87,90
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是找出污染物迁移规律、确定污染范围及污染物浓度分布的重要手段,可以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污染修复提供定量依据。以北京市西郊典型地段为研究区,利用GMS软件建立地下水溶质运移模型,在南水北调来水后,地下水开采方案改变条件下,预测了Cl-、NO23-和THD浓度场。结果表明:垃圾填埋场污染物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劣质水面积增大,需要对原有地下水开采方案进行调整,防止地下水污染范围扩大。  相似文献   
3.
研究岩溶含水系统演化规律,对合理利用岩溶水资源及岩溶工程建设有重要意义。以Fracture To Karst程序为基础,耦合地下水渗流模型和溶蚀动力学模型,构建裂隙岩溶含水系统二维剖面演化模型,模拟不同补给条件下裂隙岩溶含水系统的演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演化过程中,两种系统的水位逐渐下降,泉排泄点减少,最终在侵蚀基准面处形成大泉;系统的差异溶蚀形成优势裂隙,袭夺河流补给水流和降雨补给水流,最终形成岩溶管道,降雨补给系统的溶蚀集中在潜水面附近,河流补给系统的溶蚀则向深层裂隙拓展。不同补给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泉发育模式,降雨补给系统,泉由汇向源发育,而河流补给系统,泉由源向汇发育。研究成果为预测岩溶发育程度、分析岩溶发育规律和构建合理的演化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应用物理非平衡CDE模型能够模拟岩溶区示踪剂穿透曲线(TBCs)从而获取岩溶管道水文地质参数。相对传统模型而言,该模型将岩溶管道内液体分为流动区域和非流动区域,更能体现岩溶管道的非均质性和穿透曲线的拖尾现象。本次研究通过自动监测示踪剂浓度和流量变化绘制穿透曲线并结合QTRACER2程序计算模型所需参数初始值,确定示踪试验回收率,并应用物理非平衡CDE模型模拟岩溶管道内平均速度、弥散系数、两区间分配系数和质量交互系数。最后通过不同距离处示踪剂穿透曲线对比发现平均速度和弥散系数随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具有明显的尺度效应,而分配系数和质量交换系数基本不变。为降低尺度效应的影响,本文采用算数平均计算速度和弥散系数。  相似文献   
5.
“双层水位”开采方法是近几年提出的防水、防塌、安全、经济的矿山开采方法。本文从分析裂隙-岩溶介质的渗透性特点及渗透性随深度的变化规律着手,并引用湖南省辰溪煤矿大坪井田近年来深部开采所形成的双层水动力状况方面的资料,论述了南方大水岩溶矿区利用“双层水位”开采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