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7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58篇
轻工业   5篇
水利工程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略论中国传统合院住宅形式的固化与沿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鲁民  段建强 《华中建筑》2005,23(5):128-129
合院式住宅是中国人沿用了二千多年的典型形制,除了其能满足采光、通风的要求和建造相对简化外,中国传统社会早期的中霤祭祀和以五行为基本元素的统括万物的宇宙模式对于中国式合院住宅的固化与沿用,也起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乾隆《京城全图》为依托,讨论了明代至民国时期合院式住宅在京城的使用与流布情况。指出明代朱元璋制定的适用于大官人之“样房”可以看作后世标准合院的先导,它强调了与廊院相关的一正两副型院落的官宅身份,并促成这种院落获得了较大的流布空间;乾隆时期京城一正两副型住宅的采用是有限的,而标准合院更少;民国时期,由于社会的错动以及北京人口的增长,不但造成一正两副型住宅数量的增加以及合院的“平民化”,并且连曾经十分少见的抄手游廊也成了所谓北京“典型民居”的必配要件。  相似文献   
3.
王鲁民 《建筑师》2012,(2):44-50
文章由中国传统轴对称院落的布局要旨出发.建构了相应的院落分类基本框架.为更为深入细致地研究传统建筑提供合理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庙学是古代城市的重要建设项目之一。明清时期,随着孔庙建筑规制及祭祀制度的重新确定,应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和科考活动的需求,赣南地区庙学的建设地位有大幅提升,经历了一个规模扩张、规格提升、基址转占城区要点的过程。这一情况与相应地区文峰塔的修建一起,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市景观的结构性变化。  相似文献   
5.
街廓是构成城市空间的主要元素,街廓空间与居民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其不仅为市民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而且人们往往首先是通过街廓来把握城市总体景观意象的。街廓空间包括街廓单元、街廓界面、街廓底层延展状况、街廓路面及街廓设施等方面,街廓系统很大程度支持着城市景观格局,本欲从街廓空间极成成街廓系统构成两方面来探讨城市街廓景观规划的操作与控制。  相似文献   
6.
汉地传统住宅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鲁民 《华中建筑》1996,14(4):19-21
该文提出中国古代宇宙模式的形成曾与汉地原始住宅有密切关系,汉地传统住宅本身就含有宇宙模式的意义,并成为人与主帝沟通的依凭和安身立命的根据。并认为汉地传统居住的过程在古代社会中应该是人的实现过程。传统住宅的营造,布局,形态等。归根到底,都是围绕这一过程展开的。  相似文献   
7.
以中国古代文化变迁与空间秩序建构需求为背景,简述了隋代以前都城宗庙设置的方式及其与朝寝布局关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王鲁民 《建筑师》2005,(4):58-64
所谓的弗莱彻(BanisterFlecher)的“建筑之树”,包含着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是“非主流的”“非艺术的”和“非进化的”三个层次的判断,其中“非进化”的判断是长期困扰且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叙述的难题。伊东忠太、梁思成、刘敦桢等学者在对于该难题的正面回答上遇到的困难,证明了西方中心主义或西方文化霸权在对中国传统建筑理解上的深入影响,事实要求我们直面中国传统建筑史料,实事求是的认识中国传统建筑的本性。文章提出如无“内在”的革命或重大的外来影响,任何民族的建筑的发展与变迁,都是在由特定的文化体系对于建筑的核心价值的认定,针对这个核心价值的初始应对格局形成的框架和边界中进行的。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对于中国传统建筑性质和其变迁格局的看法,并期望通过相关的努力使得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更加有机地成为中国建筑现代化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
先秦、秦及西汉的都城空间组织的研究是中国城市建设史的重要课题.结合相关文献指出,商、周时期人们关注大邑的营造.大邑的营造目的首在增强都城的防御能力,而在都邑中尽可能安排农户是当时大邑营造的重要手段,为了安排尽可能多的农户,产生了曾经长期实行的让农户“春出冬入”的都邑生活制度,以及在相应条件下的都城人口结构、人口规模、都邑空间组织方式.同时,初步讨论了大邑的延伸形态——秦咸阳和西汉长安的京畿人口安置的基本办法及相应的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聚落极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鲁民  张帆 《华中建筑》2003,21(4):98-99,109
一个完整的聚落内往往存在有能够维系聚落完整性和稳定性的关键性公共空间,我们称之为聚落极域,并重点研究了中国传统的聚落极域在不同类型的聚落中的特征及其形成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