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晓彤 《硅谷》2012,(4):69-69
随着单片机技术的成熟,越来越多的领域都在加入到使用单片机的领域当中来。比如智能仪表、实时工控、导航系统、家用电器等等。这些产品一经使用上单片机,就能达到让产品更新换代的功效。从基于单片机的电子秤的设计出发,来阐述单片机在工业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在多点源影响条件下,结合河流水质空间变化规律,根据地质统计学中构造变量空间统计结构的方法,利用迭加原理,建立点污染源对河流水质影响的评价方法。在该方法中,水流断面流速不作为参变量出现。实例研究表明,在流速实际测验精度不能满足经典水质模型的条件下,该方法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澳大利亚是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相当脆弱的一块大陆,该国在实行水资源统一管理与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丰富的可借鉴 的实践经验。本文结合对澳大利亚墨瑞-达令流域的考察,介绍了该国在水资源管理方面的理念和做法。  相似文献   
4.
在线分析技术是应对交直流电网短路电流超标和随机波动问题的重要手段。结合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模范围和实时数据采集情况,提出在线短路电流计算原则和超标判据;通过日前和实时短路电流多目标逐级优化决策,提升短路电流优化策略对电网时变性和复杂性的适应能力;构建在线短路电流分析和优化控制系统功能架构,通过调度端和厂站端功能集成实现短路电流可靠闭环控制。该方法实现了短路电流精细化分析、综合优化决策和精准闭环控制技术在实际电网的应用,通过对实际电网在线短路电流分析与优化控制系统运行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所述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由政府、法律、公众、市场构成的跨流域调水社会支撑系统.在跨流域调水的决策、建设、管理过程中,法律是制定规则的依据和保障;政府是宏观调控的组织者;市场机制与政府职能互为补充,发挥其降低社会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用的作用;公众既是调水的受益者,也是保障社会公众自身权益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最基本力量.只有建立并良好运行跨流域调水的社会支撑系统,才能保障跨流域调水的论证决策、建设实施、运营管理的顺利和高效.  相似文献   
6.
2016年7月4日,国电铜陵电厂排水井发生重大险情,形成深达10余米、面积超过40m2的塌坑,大量水夹基层沙涌出.险情发生后,各方高度重视,及时采用外导、内堵的抢险措施,经过9个昼夜紧张工作,抢险取得圆满成功.我省江河两岸有大量的穿堤取排水建筑物,分析本次出险原因,吸取教训,总结经验,对今后类似项目的建设、管理、防汛工作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围绕引江济淮工程膨胀土地段河渠边坡水泥改性土换填层易碱化板结、植物难以生长和局部弱膨胀土渠坡 的简化处理等工程实际问题,以生态优先、技术创新为原则,采用现场试验、室内单元体测试和数值分析等手段, 开展系统的研究工作。研发一种改善水泥改性土种植效果的生态基材,提出一种新型膨胀土双层护坡结构,并研 究提出根据实际土层膨胀特性和含水状态进行弱膨胀土边坡的处理原则。现场中试和运用效果表明:研发的生 态基材能适应水泥改性土的种植需要,使边坡实现良好的绿化效果,双层护坡结构较好地实现了膨胀土边坡防止 降雨入渗和水分蒸发的双重防护要求;同时,还可利用砂土层的压重效果,抑制土层的膨胀变形。研究成果为引 江济淮的工程设计和后期运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为膨胀土地段渠坡生态处治探寻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安庆市是全国重点防洪城市之一,位于安徽省中部,长江左岸,城市防洪规划于1995年批准,确定采用东隔堤方案。1998年大水之后,长江堤防进行了大规模的除险加固建设,堤防工程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就安庆市城市防洪堤线方案及丁马段双层堤基渗流控制措施问题展开讨论,期盼早日达到共识,尽快完成建设任务。  相似文献   
9.
10.
一、淮河中游洪涝灾害成因分析 安徽地处淮河中游,洪涝灾害严重,据20世纪后50年资料统计,安徽境内淮河流域洪涝成灾年均面积达800万亩,其中1950年、1954年、1956年、1963年、1975年、1982年、1991年共七个大中洪水年洪涝成灾面积共1.58亿亩,年均2000万亩以上,即大中洪水年该区域有半数耕地成灾。2003年、2007年淮河又发生流域性大洪水,安徽省成灾面积分别达到13472khm和9767khm,洪涝灾害区域仍主要集中在淮河中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