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黄河流域是我国凌汛灾害常发的地区,其中黄河源区是黄河上游凌情研究的空白区。为掌握该区域的凌情规律,对黄河沿-唐乃亥河段黄河沿、吉迈、玛曲3个常封断面的气象资料(1960-1987,2007-2011)和水文资料(1960-1987,2007-2011)进行研究,分析3个站的封河、开河日期以及冬季最大冰厚的变化规律,得出黄河源区封河从黄河沿附近开始向下游延伸,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均有推迟趋势,但总封冻天数在减少,冬季最大冰厚则各站趋势不同。通过对冬季气温、流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得出冬季累计负气温和冬季平均流量对于凌情主要特征的影响十分显著,可以作为预报因子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型蒸渗仪试验的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直接地揭示潜在蒸散发估算方法与实际潜在蒸散发的差异,基于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水资源实验站2014年8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的水文气象观测资料,计算Penman系列方法、P-T法、H-S法、FAO24Radiation法及Turc法7种蒸散发估算方法的估算结果,对比相应时间蒸渗仪试验实测潜在蒸散量,评价各模型在该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Penman系列估算方法是估算五道沟地区潜在蒸散发最佳的方法,但7种方法均存在较大误差。FAO56P-M方法估算结果与实测值有相对最好的线性关系,但存在10%的低估倾向,同时夏季(6~8月)绝对误差较春秋季有所增加。Turc法及P-T法更适用于缺资料地区长周期潜在蒸散发估算,H-S法及FAO24Radiation法相对不适用于五道沟地区。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潼关站流量测验误差主要来源于河道断面测量、流速测验以及测验总误差的情况,为提高测报精度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5.
五道沟地区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及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五道沟地区实测土壤含水率与气象要素为基础,分别从年、月和季节尺度上分析了土壤含水率在时间与垂向分布上的变化特征,选择不同的典型年和降水场次,探讨了土壤水分在不同降水强度下的响应规律,并运用Hydrus-1D模型模拟了土壤水的运动。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受到降水和蒸发的共同作用,降水强度影响土壤水分的持续下渗时间与下渗深度,浅层土壤的响应程度更大。各层土壤模拟效率系数均超过0.6,表明Hydrus-1D模型在五道沟地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可用于该地区土壤水分运动的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连祥  刘浩泰  鲁承阳  高潮 《人民黄河》2001,23(11):20-21,24
汛期潼关河床冲刷主要发生在洪水期,平水期微淤或处于冲淤相对均衡状态。洪水水沙组合情况是决定潼关河床是否发生冲刷的基本条件,河床边界条件对洪水冲刷产生影响。1974年以来,使河床发生冲刷的洪峰占69%,潼关高程升降值一般小于0.30m,使潼关高程下降0.5m以上的主要是流量大于5000m^3/s的各级含沙量洪峰,使潼关高程上升0.5m以上的,以流量小于5000m^3/s,含沙量大于200kg/m^3的洪峰居多。近期潼关洪峰少,流量小,含沙量高,导致洪水期潼关高程下降值比前期偏小50%左右,是河床逐年淤积升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