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20篇
无线电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核磁共振测井在致密含气砂岩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核磁共振测井的T2谱及其T2截至值的合理选取,解释并获得了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古生界山西组、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集层的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毛细管束缚水体积、可动水体积及渗透率等参数,据此预测的储集层孔隙结构特征与岩心分析测试结果很吻合。研究还发现,致密含气砂岩的T2谱具有分布范围窄-中等,波形及差谱分析谱位置明显后移、分布中等、呈单峰的典型特征。结合常规测井资料,综合研究了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含气层的测井响应。经测试验证,致密含气砂岩储层的核磁共振测井解释结果十分可靠,表明核磁共振测井可用于该区致密含气砂岩复杂储集层评价。  相似文献   
2.
吐哈盆地二叠系含油结核研究及生油前景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吐哈盆地北部的台北凹陷北缘塔儿朗沟的中二叠统首次发现了巨厚的暗色泥岩夹油页岩、泥灰岩及巨型含油钙质结核,钙质结核顺层分布,大小不一,为成岩结核,其中含油结核为裂缝发育.油源对比结果表明,油来自其围岩中的暗色泥岩,与吐哈盆地南带台南凹陷已发现的前侏罗纪原油具有同源关系.地震、探井资料及盆地分析结果表明,台北凹陷北缘与准噶尔盆地南缘为中二叠世沉降沉积中心,该地区中二叠统深湖相泥岩是这两个盆地油气藏的主要烃源岩.两年多的勘探实践表明,台北凹陷自二叠纪以来是一个持续稳定沉降的凹陷,中二叠统湖相泥岩产出的烃类不但形成自生自储式油气藏,而且对该区侏罗系油气藏的形成有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4.
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时钟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基于单片机的实时时钟系统设计;设计了51单片机最小系统与时钟芯片的硬件连接;采用I2C接口实现实时时钟芯片PCF8653与MCU的通信连接;给出了对PCF8653的读写模块控制子程序.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利用组态技术实现PLC实训项目的虚拟控制。把该系统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它可以对PLC实训项目的运行状态进行虚拟监控,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6.
冯乔  李冬 《信息技术》2011,(11):38-40
根据传统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虚拟技术教学概念,通过实例利用Proteus仿真软件对模拟电子技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说明虚拟技术在当今电子类课程实践教学中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运用综合地质研究的方法,从储集层物性、储层的岩石学、沉积微相、成岩作用等方面综合研究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地区长3油层组储层物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合水地区长3整体物性特征是低孔、低渗,但在部分井段出现了相对高孔、高渗储集层.造成这种物性差异性的原因主要有:①碎屑岩中石英含量高低对储层物性有一定的影响,石英含量高,物性好,反之则差.②在储集沉积微相中,分流河道储层物性较好,分支河口砂坝物性相对较差.⑧压实作用,高岭石胶结、绿泥石充填、硅质胶结等对储集层物性起到破坏作用.绿泥石以绿泥石衬膜的形式出现对储层起到保护作用;碳酸盐含量低,物性较好,碳酸盐含量高,物性则差.交代作用、溶解作用也是本地区部分井段物性较好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运用Exxon层序地层学基本理论,通过对河津西磑口下奥陶统剖面的精细实测和对剖面样品碳、氧同位素数据的分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河津西磑口地区下奥陶统划分为6个Ⅲ级层序(Sq1~Sq6)、20个Ⅳ级层序和68个Ⅴ级层序;Sq1~Sq6分别对应下奥陶统冶里组(O1y)、亮甲山组(O1l)和马家沟组(O1m)一段至六段的沉积;碳、氧同位素数据显示研究区早奥陶世经历了6个Ⅲ级的海平面变化旋回,对应于下奥陶统6个Ⅲ级层序。研究认为,Sq1与Sq2整体向上水体环境变浅,与寒武系组成一个Ⅱ级层序,属于该Ⅱ级层序的高位体系域部分;Sq3~Sq6整体经历了一个水体加深、稳定高水位和水体变浅的过程,构成一个独立的Ⅱ级层序。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低压气藏成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气藏具有明显的低压特征,其流体压力梯度东高西低,与现今构造形态基本一致。研究表明,剥蚀期间的温度下降和后期埋深的增加是造成上古生界气藏低压形成的主要原因。对苏里格气田的实例研究表明,在150℃成藏时,流体压力梯度约为1.22MPa/100m;温度下降时,压力梯度下降14.9%,到白垩纪末压力梯度约为1.06MPa/100m。在新生代,随着埋深增加,压力梯度再下降21.4%,从而形成典型的低压气藏。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盆地昆北冲断带古隆起油藏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露头、钻录井、测井、地震、测试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综合分析认为昆北冲断带是在古地貌隆起背景上发育起来的、受昆仑山前和昆北Ⅰ、Ⅱ号断层控制的新生代古构造带,发育古地貌隆起、地层-岩性和背斜构造等多种类型圈闭,形成了多类型的油气藏。控制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包括早期的古地貌隆起、良好的断层-不整合疏导体系、稳定的细粒区域盖层、充足的远源供给和断层持续活动导致的长期油气充注,从而形成了较大规模的油气藏。昆北油田的发现拓展了柴达木盆地油气勘探领域,深化了油气成藏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