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11篇
化学工业   13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3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旋风分离器结构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旋风分离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特点 ,分析了影响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的因素及结构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即内管外壁增设螺旋翼片 ,扩散形锥体改为悬挂挡板。通过实验观察 ,改进结构的旋风分离器分离效率比常规旋风分离器高。实践证明 ,对于密度差异较小的非均相物系的分离 ,只要对旋风分离器作适当改进 ,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这大大拓宽了旋风分离器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2.
采用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的密度泛函理论(DFT),在BPW91/6-311G(d,p)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四个咪唑啉类衍生物和Fe4簇模型的基态结构。在此基础上,用相同的基组水平和极化连续介质模型(PCM)分别计算了四个分子在气相,水相和双电层中的前线轨道能量,以及与Fe4簇模型的结合位点和结合能。结果表明,咪唑啉类衍生物的负电荷主要分布在咪唑啉环的氮原子和侧链的氧(或硫)原子上;在溶剂中,其缓蚀率与HOMO轨道能量呈正相关,四个化合物均可向Fe4簇原子转移电荷。吸附位点和结合能分析表明咪唑啉环上的氮原子和侧链的氧(或硫)原子可与铁原子以化学吸附的方式结合,形成稳定的吸附络合物,在侧链上的结合能比与环上结合能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3.
抗垢减焦增液剂的合成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抗垢减焦机理,以醇胺脂和脂肪酸进行反应得到无灰非金属分散剂,并添加热裂解引发剂、抑制剂、抗焦剂、溶剂等多种组分复配成抗垢减焦增液剂。实验室模拟评价结果表明:在不同减压渣油中添加质量分数为300μg/g的抗垢减焦增液剂,可使反应管结垢结焦率相对降低25.7%~29.7%、焦化反应的生焦率降低0.38%~1.07%、液体收率提高1.11%~2.72%。抗垢减焦增液剂合成调配容易,添加操作简便,有利于装置长周期运转。  相似文献   
4.
在高硫重质原油的加工中,加氢脱硫是最重要的预处理工艺之一。在渣油加氢过程中,对其中最难脱除的顽固型含硫化物分子结构转化规律的认识,有助于渣油超深度加氢脱硫工艺技术、新型催化剂、催化剂级配工艺等技术的开发。因此综述了近年来渣油加氢过程中硫迁移转化规律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渣油中含硫化合物表征手段的进阶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对渣油加氢过程中含硫化合物分子结构、渣油加氢过程中含硫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变化规律以及渣油加氢过程中关键含硫化合物结构反应动力学特性等的进一步深入认识,以期为高硫渣油的深度脱硫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甲酰胺体系下,利用KBr调控合成了Pd粒径为2 nm、3 nm、4 nm和6 nm的不同水溶性Pd/C催化剂,采用TEM、XRD和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以4-氯苯酚为反应物,测试了催化剂的液相加氢脱氯性能。结果表明,相比于商业Pd/C催化剂,在甲酰胺体系中合成的Pd/C催化剂具有更高的水溶性,催化效果提高了约40%以上。同时研究了不同溶剂对催化剂加氢脱氯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极性、溶剂的介电常数(ε)、偶极矩(μ)和归一化极性参数(ETN)的增强,催化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运用Robertson模型研究无机盐在微乳液中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在WinsorⅢ型微乳液中无机盐主要是溶解在过量水相中的,且随着α增大无机盐更趋于在过量水相中富集。并与烘干法和电导率法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一致的结果,表明Robertson模型在研究无机盐在微乳液中的分布规律方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延迟焦化工业装置原料掺炼FCC油浆的上限值并解决炉管结焦问题,利用特制重质油热反应评价装置,对FCC油浆切割的窄馏分进行单独热裂解实验,考察FCC油浆窄馏分热加工行为;对FCC油浆与焦化原料进行不同掺炼比实验,考察其结焦倾向及产品分布。结果表明:导致加热炉炉管结焦的主要反应物为FCC油浆360~420℃窄馏分;460~500℃馏程范围的FCC油浆主要发生缩合反应,是增加焦炭产率的主要贡献物;对提供的典型油样,当油浆掺炼比在9%以下时,不会导致炉管大规模结焦。  相似文献   
8.
通过活性炭纤维对环戊烷溶剂中的苯进行吸附,研究了吸附过程中的吸附平衡,热力学和动力学特征。采用Freundlich方程对吸附平衡进行拟合,计算了吸附过程中的自由能变ΔG、焓变ΔH及熵变ΔS。结果表明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物理吸附过程,且吸附过程中放出一定的热量。同时采用了拟一级动力学和拟二级动力学对吸附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吸附过程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随着吸附温度的增大,吸附速率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
根据重油催化裂化(RFCC)原料及产品的硫分布情况,分析探讨硫化物在分子筛催化剂上的转化机理,并分析总结改善重油催化裂解脱硫的各种途径;由此可见选取合适的催化剂、在催化剂上附加脱硫活性组分、添加SOx转移催化剂、改善操作条件(反应温度、空速、剂油化)等4条措施较为有效易行。  相似文献   
10.
采用简捷算法对精制液汽提塔进行了模拟计算,并通过合理的简化推导,得到各操作条件(温度、压力、汽提量和塔板数等)与分离效率之间简明的近似关系式,结合实验数据分析了影响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